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成果示范     政策文件     资源库     下载中心 
1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廖吉香:建筑节能

22/11/14 13:43:07  点击:[]

                 

哈尔滨学院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名称:建筑节能  

授课教师:廖吉香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案例个数:5  


案例1:绪论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建筑节能        

授课教师/职称        

廖吉香/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2/36        

授课对象及人数        

建电2019-1/28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þ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了解能源危机与环保的意义;我国能源与环境现状。理解广义建筑能耗与狭义建筑能耗;建筑节能意义和内涵;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内涵。掌握建筑节能技术途径。        

思政育人目标:培育节能环保意识,同时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乐于在工作生产一线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案例教学        

内容        

1.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2.广义建筑能耗与狭义建筑能耗;        

3.建筑节能意义、内涵和途径;        

4.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内涵;        

5.建筑智能化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        

思政要素        

切入点        

1.培养学生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2.培养学生节能意识、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遵守计算规范和国家标准规范习惯;        

4.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节能意义,为我国的建筑节能事业做出贡献,培养使命担当的精神。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 /翻转对比        

三、案例实施  

一、实施过程        

案例导入:从能源与环境角度出发,典型实际举例各国能源情况以及环境危机)引出我国能源环境现状,煤炭城市如鸡西,石油城市如大庆;比如城市大量使用的玻璃幕墙,为什么成为了候鸟的终极杀手?面对日益升高的大气温度,造成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人类又能做什么?城市大量的人为热造成了热岛效应,又该如何解决?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资料,了解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更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对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举例(装配式建筑的实施,加快了工厂化进展,降低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绿色建筑的提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采用绿色技术,一座27层大厦一年能减少多少碳排放?位于迪拜码头的阿联酋地标集团总部大厦给出了答案:1332吨。采用具有日光收集功能的自动照明控制系统,根据自然光的照明度自动调整室内光照;使用带有温度传感器的水循环装置,每年用水量比国际水管理联盟标准低40%;智能电梯安装能量再生电机,可以将电梯运行产生的能量存储起来二次利用……在约45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内,地标集团总部大厦采用了一系列绿色技术,提高能源效率,最大程度减少碳足迹,成为阿联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缩影。日本《读卖新闻》称,对于全国约2.85万所公立中小学,校舍节能将成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活教材”。如果节能型校舍在各地得到推广,日本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将得到提高。        

         

                                           

教学活动1:互动环节        

① 案例讨论:同学们通过对案例数据了解能源环境情况,并对建筑节能内涵和途径加以分析。        

问题: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区别及联系?        

②翻转课堂:课前发布任务,学生查阅《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搜集有关建筑节能减排的相关标准。        

③视频播放        

教学活动2:课程思政:通过视频和互动模式使学生认识到环保与节能是世界永远的主题,培养学生节能意识、环保意识,紧跟国家能源政策。        

二、取得成效        

1.案例导入使用参与式课堂活动方法,将学生带入亲身经历体验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合作能力。努力完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图片等素材,把抽象的理论教学与形象的直观教育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兴趣。为了补充、拓展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将线下和线上结合起来,增强教学活动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2.使用视频,增强了教学效果,并直观感受我国科技发展以及科研人员的信心的提高。        

3.使用讲授法,为学生树立专业信心。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荆棘与鲜花并存。        

三、教学反思        

1、由于疫情的影响,无法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不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        

2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        

3努力建设网上平台的课程复习指导及学生自测系统,为教学质量提高提供支撑;        

4保证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要注意因材施教;        

5注意教学内容丰富性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性。        

6、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7努力提高授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案例2: 场地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方法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建筑节能        

授课教师/职称        

廖吉香/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4/36        

授课对象及人数        

建电2019-1/28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了解合理选址;建筑布局。理解可再生能源的意义掌握立体绿化;自然采光;混合通风;遮阳技术;主被动节能技术。        

思政育人目标:1.加强节能观念,注重可再生能源开发,节能环保永远是世界两大主题。2.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环保利用大自然一切打造和谐生态的建筑。        

案例教学        

内容        

1.合理选址、立体绿化、建筑布局        

2.自然采光技术、自然通风技术;        

3.建筑遮阳技术;        

4.被动式节能技术、主动节能技术。        

思政要素        

切入点        

1..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细致的职业精神和学以致用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节能意识、生态意识,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 /翻转对比        

三、案例实施  

一、 实施过程        

案例导入:通过杨经文大师的代表作体现规划和设计中节能的方法;        

杨经文,1948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197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建筑系,获博士学位。现任马来西亚汉沙杨有限公司总裁。曾任马来西亚建筑学会主席、亚洲建筑师协会主席、英联邦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他是国际著名建筑师、生态环境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生态建筑的倡导者和生态建筑理论的创立者,他认为一个真正生态持续性方案必须建立于生态环境学的基础之上,因为生态学是所有人类活动和建筑环境的共同空间。他的建筑理论研究成果包括数学分块矩阵基本系统理论建筑环境的原力学生态系统设计的基础生物气候性设计技术与原理等,并应用于生物气候学摩天大楼垂直城市设计。代表作品:马来西亚Mesiniaga大厦(获1996阿卡汗建筑奖,1996澳大利亚建筑学会国际建筑奖,1993马来西亚建筑学会优秀商业建筑设计奖)、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大厦(获2005新加坡政府绿色标志白金奖、2011新加坡建筑学会外观设计优秀奖银奖)、马来西亚ROOF-ROOFHOUSE (获1995美国肯尼斯·布朗亚太文化与建筑设计奖)、 马来西亚DIGI技术运行中心、 新加坡启汇城大厦(获2016 FIACI生态可持续性发展金奖、 2011新加坡建筑学会设计荣誉奖)等。2016年第八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        

                                         

                                               

2.通过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视频实例如北京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北京新机场人才租房项目幼儿园等,展示规划以及设计中节能技术的应用。五棵松冰上中心已获得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设计标识,并按超低能耗标准设计和建造,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超低能耗体育场馆。由于是冬奥会城市赛区少有的新建场馆之一,同时以其特殊的城市区位,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将承担起传递冬奥会的纪念与象征意义的使命。冰菱花的格栅幕墙在保证美感的同时,还能起到遮阳以及节能的功效;其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相比传统制冷方式可节约40%以上的综合能耗;光伏发电系统可产生每年约7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满足冰上运动中心的部分用电需求,进一步节约能耗。        

                         

教学活动1        

①翻转课堂:课前发布导学任务,学生查阅杨经文建筑师的代表作品,课中学生以小组进行汇报讨论,展示各节能建筑特色,比较各节能建筑案例的特点。        

②案例对比:同一案例,同学们采取多角度多方案分析假设,以达到熟练应用节能技术。        

教学活动2        

课程思政:通过案例、视频展示低能耗建筑的应用技术,让同学们认识到建筑节能基于与大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绿色、舒适的理念,并学习建筑师们严谨、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        

二、取得成效        

1. 按照调整后的授课方案,授课过程井然有序的完成,从学生的课堂的反应,课后的作业以及最后的成绩来看,都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可以说,在思政理念的指导下,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准备,授课中结合实践案例,解决了难学习、难理解、难掌握的理论知识学习。        

2. 通过案例分享,努力完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图片等素材,把抽象的理论教学与形象的直观教育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兴趣。为了补充、拓展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将线下和线上结合起来,增强教学活动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三、教学反思        

1、由于疫情的影响,无法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不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        

2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        

3网上自测系统没有建立,不能够及时考评学生学习效果。        

         

         

         

案例3: 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建筑节能        

授课教师/职称        

廖吉香/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4/36        

授课对象及人数        

建电2019-1/28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掌握屋面、墙体和门窗节能方法。        

思政育人目标:        

1.当代工匠精神融入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以及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2. 培养同学们节约成本的意识。        

案例教学        

内容        

1.外墙外保温技术;        

2.倒置式屋面保温技术;        

3.新型墙体材料;        

4.幕墙节能技术;        

5.隔热屋面技术;        

6.节能玻璃;        

7.门窗节能技术。        

思政要素        

切入点        

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职业精神和学以致用的工程意识;培养爱国精神、民族自信;         

2.培养学生成本意识、环保意识;        

3.培养安全意识和国家标准规范习惯;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 /对分课堂(文献分享)        

三、 案例实施  

一、实施过程        

典型实际工程举例:        

1.2011杭州低碳科技馆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在建材上,将首先选用本地建材,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将选用天然的、可回收的材料;幕墙将尽可能采用太阳能光复材料。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坚持以 “倡导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坚持展示与活动、传播与交流、普及与研究相结合,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丰富展示内容,提升展教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为低碳科学技术普及服务,为杭州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努力讲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杭州故事、浙江故事、中国故事。        

                                           

2.清华大学节能楼这座融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理念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科研办公楼座落在清华大学校园东区。它集成应用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发电、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材料和设备。据初步核算,该楼每年将减排二氧化碳1200吨、二氧化硫5吨。环境节能楼采用钢结构和高性能玻璃幕墙,提高了地面以上建筑材料的可回收利用率。通过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南外墙的半透明玻璃板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角度,夏季可遮蔽强烈的日光,冬季则吸收阳光中的热量,在室内与室外之间创建了一个温度适中的环境,有效地降低了室外温度对室内环境的不利影响。智能化控制不仅使室内冷暖气分布均匀,而且还能通过感应装置合理使用光以及供给冷气和热气,在无人时自动停止,大大地节省能源。据初步计算,该楼的能源消耗与同等规模的建筑相比,可节约70%左右的能源。环境节能楼的C型建筑环抱着一个绿色生态中庭,它是整个建筑的核心,是一个“气候缓冲区”。中庭的高大树木及其他植物不仅会给朝南的房间遮阳,同时还可过滤尘埃,净化空气。而中庭与建筑内部其他区域的温差还可让空气流动,清新空气。楼内实现分质供水(分生活用水、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可回用。        

3.建筑领域新建筑材料(对分课堂)(装配式建筑的实施,保温材料的选择,加快了工厂化进展,降低了建筑垃圾的产生, 减少环境污染)。找学生讲述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相关文献,分享最新知识点,热点。营造积极学习氛围,增强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教学活动:        

1.对分课堂:课前发布导学任务,学生查阅中国在世界各地基建领域中的围护结构节能代表作品,课中学生以小组进行汇报讨论。        

 2.现场测试:课前发布任务,学生查阅我国关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搜集有关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相关标准。展示各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案例,比较各方案的特点。        

3.播放视频-讨论:玻璃幕墙到底节不节能?        

二、取得成效        

1.案例导入使用参与式课堂活动方法,将学生带入亲身经历体验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合作能力。        

2.使用视频,增强了教学效果,并直观感受我国科技发展以及科研人员的信心的提高。        

3.使用讲授法,为学生树立专业信心。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荆棘与鲜花并存。        

4.按照调整后的授课方案,授课过程井然有序的完成,从学生的课堂的反应,课后的作业以及最后的成绩来看,都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可以说,在思政理念的指导下,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准备,授课中结合实践案例,解决了难学习、难理解、难掌握的理论知识学习。        

5.通过案例分享,努力完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图片等素材,把抽象的理论教学与形象的直观教育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兴趣。为了补充、拓展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将线下和线上结合起来,增强教学活动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三、教学反思        

1、由于疫情的影响,无法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不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        

2、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        

3、网上自测系统没有建立,不能够及时考评学生学习效果。        

   

   

   

案例4: 采暖通风空调节能技术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建筑节能        

授课教师/职称        

廖吉香/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4/36        

授课对象及人数        

建电2019-1/28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了解排风热回收节能技术;空调蓄冷技术;热泵技术;免费供冷技术;冷水机组热回收技术。理解分层空调技术,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典型的空气处理设备—表面式换热器、喷水室、加湿与除湿设备、加热器和空气净化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分户计量节能技术;气候补偿器工作原理;置换通风;变风量空调技术。运用多联机。        

思政育人目标:        

1.各种节能方法都是为了更经济,所以要努力培养学生从简到难,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学生具备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的品质和素养。        

2. 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为国增光。        

案例教学        

内容        

1.热电联产、冷热电三联供、气候补偿器;        

2.分户计量节能;        

3.自然通风节能技术、置换通风节能技术;        

4.变风量、分层空调、多联机技术、温湿度独立控制、蒸发冷却。        

5.空调水系统节能。        

思政要素        

切入点        

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职业精神和学以致用的工程意识;培养爱国精神、民族自信;         

2.培养学生成本意识、环保意识;        

3.培养安全意识和国家标准规范习惯;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 /翻转课堂        

四、 案例实施  

一、实施过程        

案例导入:典型工程实例        

1北京冬奥会冰丝带国家速滑馆该场馆在奥运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同时也是最先进的制冰技术,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度以内。这一技术的使用不仅是对“绿色办奥”的实践,也为运动员提供了“最快的冰”。外立面由3360块曲面玻璃单元拼装而成,每一块玻璃都有不同的弯曲弧度,幕墙外有22条高低盘旋、环绕飘舞的冰丝带,近距离可看到冰丝带外立面透明的玻璃体上装饰着宛如冰晶的白色花纹,好似披上了一件晶莹剔透的冰雪外衣)国家速滑馆场地照明系统根据场馆功能量身打造,由1088LED灯具组成,其光学参数满足顶级赛事举办和高清转播要求,节能环保性能突出。每套灯具均实现智能独立控制,满足场馆赛时和赛后多功能使用的丰富照明需求。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创新精神。        

                         

2.置换通风:以低速在房间下部送风,气流以类似层流的活塞流的状态缓慢向上移动,到达一定高度受热源和顶板的影响,发生紊流现象,产生紊流区。气流产生热力分层现象,出现两个区域:下部单向流动区和上部混合区。空气温度场和浓度场在这两个区域有非常明显的不同特性,下部单向流动区存在一明显垂直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而上部紊流混合区温度场和浓度场则比较均匀,接近排风的温度和污染物浓度。        

                                            

3.分户计量哈尔滨市采暖计费方式一直以来按建筑面积收费,不是按实际耗热量计算收取,这严重制约了供热节能水平的提高,造成能源浪费严重,企业和市民负担都很重。据波兰建筑部提供的资料,波兰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对城镇住宅采暖系统改造,安装室内温控、计量装置,并实行采暖计量收费,住户采暖用能平均节约20%。改造前波兰城镇居民家庭采暖费支出约占物业管理费用的70%,改造后下降到47%以下。        

2001年提出分户供暖,当时提出分户供暖应配有三个条件:室温可控、分户计量热、分户供暖。但在实施过程中,执行的并不好。可控室温计量不准,没有真正做到一户一表的热计量等,这些也导致各种矛盾出现:不少市民因为室内温度不达标,拒缴或者缓缴包烧费,一些供暖公司称不缴热费就掐气,恶性循环。目前,哈市多数房屋还只能做到分户控制,要做到分户计量,还要攻克许多技术上的难题,但这是必由之路。        

教学活动1:对分课堂        

①现场体验:课前发布一些工程案例举例,分组课中同学们分角色体验。提出节能改造方案及预期效果。        

② 案例对比:同一案例,同学们给出不同节能方案。        

③项目报告:查找具体项目,对此项目分析,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提交报告。        

教学活动2:课程思政:通过案例让同学们知道分户计量是用户节能使用手段,要有节能意识,且节能意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再就是节能不是自己努力就可以的,政府以及企业更应担负起节能重任,所以通过案例让同学总结如何做到节能,从哪些方面入手?        

二、取得成效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合作能力。        

2.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反思        

1、努力建设网上平台的课程复习指导及学生自测系统,为教学质量提高提供支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        

3保证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要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教学内容丰富性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性        

   

案例5: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建筑节能        

授课教师/职称        

廖吉香/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4/36        

授课对象及人数        

建电2019-1/28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了解太阳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地热能利用、生物质能。理解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掌握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太阳能制冷、热泵。        

         

思政育人目标:        

1.培养学生环保节能意识,认识到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并遵循伦理,勇于创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精神。        

案例教学        

内容        

1.太阳能利用技术        

2.太阳能一体化         

3.被动式太阳能        

         

思政要素        

切入点        

1. 立足于多学科交叉景,通过对能源、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提高学生的职业操守、法律意识、业素养和工程素质;        

2.培养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和使命担当。        

3. 培养学生成本意识以及节能减排意识。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 /翻转课堂        

三、 案例实施  

一、实施过程        

案例导入:典型人物实例        

1.王如竹教授团队多年来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对研究过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攻克了众多技术难题。科研成果“吸附式制冷的吸附理、循环构建及热设计理论”获得了2014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所建立的实验系统实现了吸附式制冷COP SCP 的显著提升; 针对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市场的迅速发展,太阳能光伏空调也得到了王如竹的重视,今年4月一套新颖的太阳能光伏空调多联机系统已经安装在交大中意绿色能源楼,事实上2007年开始他就安排团队开展了太阳能光伏空调制冷的研究和示范。他认为高校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通过自己的扎实研究创造知识。 王如竹非常重视国际科研合作,他领导的上海交通大学与日本大金空调公司的国际合作项目已12年,每年8-10个科研项目跨4个学院,项目执行过程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授与副教授,并毕业了几十名博士研究生。正是他的业绩和坚守赢得了国际同行的青睐,意大利环境与国土资源和海洋部出资152万欧元委托他的团队在上海交大建设了中意绿色能源实验楼。他还主持组织了不同学科的教授开展了与江森自控、华为等著名企业的合作,在上海交大逐步形成了一支能迅速聚合合作科研的跨学科研究团队。作为国际制冷空调与能源利用的著名学者,他主持了中日韩A3国际合作重大项目以及3个FP7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他的跨学科团队还与挪威科技大学合作建设了SJTU-NTNU可持续能源联合实验室并获得了挪威方连续4年的经费支持,他的团队还是上海交大与新加坡国立大学Creat合作项目的主要力量之一。在迪斯尼亚太研发中心进入上海之际,迪斯尼马上选择了王如竹研究团队作为迪斯尼能源合作伙伴,并签署了4个合作项目。        

2.上海电力大学教授施正荣是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领军人物不忘科学报国初心,牢记科技强国使命的民族担当成就了我国当前科技大国、科技强国的良好局面。         

教学活动1:        

互动环节:课前发布一些工程案例举例,分组课中同学们分角色体验。提出节能改造方案及预期效果。案例对比:同一案例,同学们给出不同节能方案。        

教学活动2:课程思政: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榜样的力量,深刻理解作为工程人应具有刻苦专研、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工匠精神。        

教学活动3:视频播放:上课中播放案例视频,展示太阳能利用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案例,并提问学生,关键技术以及加强学生的节能意识。        

二、取得成效        

1.案例导入使用参与式课堂活动方法,将学生带入亲身经历体验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合作能力。        

2.使用视频,增强了教学效果,并直观感受我国科技发展以及科研人员的信心的提高。        

3.使用讲授法,为学生树立专业信心。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荆棘与鲜花并存。        

三、教学反思        

1、努力建设网上平台的课程复习指导及学生自测系统,为教学质量提高提供支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        

3保证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要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教学内容丰富性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性        

   

关闭

上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丁宝荣:结构力学 下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潘睿:房屋建筑学

快速导航 |  哈尔滨学院  

版权所有:哈尔滨学院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