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成果示范     政策文件     资源库     下载中心 
1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万鹏程:大学物理实验

22/11/13 23:37:38  点击:[]

 

哈尔滨学院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授课教师:万鹏程

课程类型:实践类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案例个数:5


案例4:实验 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

授课教师/职称

万鹏程/副教授

课程类型

实践类课程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3/36

授课对象及人数

土木2020-1/38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þ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1.学会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几种基本方法。

2.进一步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思政育人目标:

1.渗透: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培养学生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会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则会起阻碍作用。

3. 鼓励学生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案例教学

内容

1.薄透镜成像公式。

2.物距像距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3.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4.自准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思政要素

切入点

1.通过凸透镜成像这一教学点,渗透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凸透镜成像是有规律的,同学们必须认识这个规律,并且要按照这个规律去做实验才能达到实验目的,结合这一教学点培养学生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本实验采取三种方法测量凸透镜焦距。鼓励学生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策略

混合式教学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一)问题讨论,引入实验

1.结合线上预习要求,通过设疑、引导回忆提出下列问题,展开讨论,从而带领学生自然走进实验教学。

1)每天一睁眼,五彩斑斓的世界就呈现在眼前,那你知道物体是怎样通过我们的眼睛成像在视网膜上的吗?我们经常用照相机拍照,那你知道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吗?我们也时常用幻灯机,幻灯机又是怎样工作的呐?

                IMG_256                    IMG_256                 IMG_256

 

2)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凸透镜的焦距是个经常用到的物理量,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思政要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2.利用本实验课题的题目,引导学生发现凸透镜成像可测得的物理量是物距和像距,从而引出实验原理的讲解。

1)本实验的题目是“凸透镜焦距的测定”,大家考虑凸透镜成像,什么物理量是可测量的呢?(让学生讨论、发现是物距和像距)

2)物距和像距与凸透镜焦距有什么关系呢?函数表达式又是怎样的呢?

(思政要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物理实际问题相结合给出凸透镜焦距与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函数关系。

(思政要素:激励学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实验原理:

(1)用自准法测薄凸透镜焦距

               

 

                                                                     

               

(2)用贝塞耳法(两次成像法)测薄凸透镜焦距

 

               

               

 

                                   

                               

待测透镜焦距:                

(二)学生实验操作过程:

(思政要素:在实验操作、数据采集过程中,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协同合作、团队协作的精神)

                70fad2dce775d743323cea5e7d85cd6             5c99c67290a2f04696fac6fd4e8ced2

 

                1648519449(1)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三)实验总结过程:

(思政要素:通过对所测实验数据的计算处理,渗透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取得成效

首先在知识层面,通过本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加深了对凸透镜成像公式、符号定则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强化了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其次在能力层面,通过本实验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等。

    最后在思政层面,渗透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鼓励学生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反思

1.若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并进行比较,更有利于学生实验眼界、实验思路的拓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实验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3.很多同学数据测量没有出现问题,数据处理时,计算常常出错,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实验课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闭

上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王娜娜:大学物理实验 下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沈丹:声乐Ⅰ

快速导航 |  哈尔滨学院  

版权所有:哈尔滨学院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