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批全省一流本科课程中期建设成效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过程管理,评价一流课程建设成效,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现结合我校实际,就做好第二批省一流本科课程中期建设成效检查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按照《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黑龙江省2023年本科教育工作要点》(黑教高函【2023】21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对我校获批的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建设的质量监控和过程管理,切实发挥一流本科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持续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大问题,实现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新突破。
二、工作内容
面向我校已获批的第二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和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开展建设成效评价。
三、工作要求
1.按照省教育厅工作安排,由学校负责各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评价,省教育厅将按照每所高校不低于40%的比例,对国家级、省级第二批一流本科课程进行抽检评价。
2.成效评价采取观摩展示形式开展,课程负责人按要求进行15分钟的建设情况汇报,通过现场观摩及线上直播方式面向其他教师开放。专家在查阅课程建设情况表和佐证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每门课程的汇报进行问询,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专家结合申报材料和现场汇报给定检查结果。
四、成效评价工作安排
1.评价范围。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2.评价内容。以一流本科课程评审指标为基础,坚持“两性一度”的建设标准,根据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规划,对课程认定以来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挑战度、课程考核考试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与持续建设情况进行检查。
基本要求如下:
(1)提高高阶性。课程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课程内容强调广度和深度,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突出创新性。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
(3)增加挑战度。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使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严格考核考试评价,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
在达到“两性一度”建设标准基础上,将重点推介现有一流本科课程中,示范辐射效果显著、未来能够持续发挥对其他高校同类课程帮扶带动作用的课程。
3.结果运用
检查结果分为优秀、良好、预警3个等级。对未能达到持续更新完善要求、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课程团队成员出现师德师风等问题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将结果上报教育部。对出现同样问题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将予以预警直至取消称号,并缩减所在高校下一年度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名额。
4.组织实施
由教务处组织实施。成效评价采取观摩展示的形式,各相关课程负责人在完成申报材料填报后,须准备15分钟的建设情况介绍,通过线上直播方式面向已获批第二批课程和第三批拟申报课程教师开放,专家组在听取介绍后进行15分钟的问询,结合申报材料和现场展示情况给定评价结果。省教育厅拟于9月中下旬开展省级层面现场汇报答辩,具体安排将另行通知。
5.材料内容及提交要求
(1)课程负责人填报《第二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情况表》。
(2)课程建设佐证材料,所有材料合成为一份(材料目录+具体佐证材料),提交PDF版。
请相关课程负责人于8月20日下班前将上述材料发送至邮箱:13089301@qq.com,联系人:吴崇田。
教务处
2024年7月6日
附 我校获得第二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