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落实学校建设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质量,强化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高、两有、三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决定开展第一批校企合作一流课程立项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数量
1.申报课程须是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联合)课程”模块中已设置的课程。
2.各学院申报数量不设限制。原则上每个招生专业至少申报1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至少申报2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至少申报3门课程;近三年新申办及恢复招生的专业不做要求。
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政合作、校行合作等本次立项工作暂定为“校企合作”。
二、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在岗在编且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具有一年以上行业企业等实践经验或“双师型”教师优先。
2.鼓励跨学科专业申报。
3.课程按需组建至少3人以上的教学团队。其中,至少有1人为合作单位正式职工,且经学院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认定。
4.课程教学团队教师,师德师风好,教学能力强,积极投入教学改革。
5.课程得到合作单位支持(合作单位盖章)。
6.课程负责人承诺课程立项后将进行持续改进。
7.省级已立项的课程原则上不再立项。
三、申报类型
本次校企合作一流课程立项类型范围为:线上校企合作一流课程、线下校企合作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校企合作一流课程(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虚拟仿真教学校企合作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课程应为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
四、建设要求
1.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学生创新思维、合作沟通、解决实际复杂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力等的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和任务分工合理;课程团队组建虚拟教研室,加强学术领域研究成果和行业产业领域先进产品、技术、生产流程等交流、研讨和培训;课程负责人要深入合作单位了解与所建设课程相对接的工作场景,熟练掌握工作场景对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课程聘请的合作单位教师承担本门课程课时不少于该门课程总课时的1/4。
3.课程目标有效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课程目标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关注课程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达成,注重知识、能力和价值塑造的达成。
4.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学习和身心成长规律;课程内容依据专业前沿、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前瞻性动态更新;采用项目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等教学方式方法。
5.教材选用符合制度规定。教材建设与选用符合学校相关制度规定。鼓励教师编写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学校对校企合作课程教材进行专门立项。
6.教学资源丰富多样。校企合作共同制订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案例;共同设计教学课件、学习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等;共同建设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特点的多种形式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在相应平台建设并利于学生使用。
7.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可测量。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注重过程性考核和表现性评价,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
8.此次校企合作课程立项建设周期为2年(2023年-2024年)。建设周期内至少在一届学生中完成上述建设要求的各项任务。
五、支持政策
1.学校支持立项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项目,每项资助费用为2万元。正式立项时拨付20%;中期检查通过后拨付60%;通过学校验收,结项后拨付20%。
2.各学院可根据本院课程建设需要,给予立项的校企合作一流课程匹配资助费用。
六、申报程序
1.申请人填写《哈尔滨学院校企合作一流课程申报书》(附件1),并提交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可部分)及其他佐证材料,佐证材料中应附上教学团队中行(企事)业等人员的学历复印件和身份证复印件(经合作单位盖章)。
2.各学院审核课程申报条件,填写《哈尔滨学院校企合作一流课程申报汇总表》(附件2),排序后推荐至学校。
3.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择优立项。
七、材料提交
1.所有材料只需提交电子文档材料。申报书与汇总表需提供带有学院主管领导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的PDF与word文档,其他材料提供PDF文档。
2.推荐的每个项目单独建立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方式:学院-专业-课程名称。文件夹内所有电子材料命名方式:课程名称-负责人-申报书/教学大纲/教案/佐证材料。电子版材料发送至jwk209@126.com,材料提交截止日期为2022年11月3日。
八、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马彦龙。 联系电话:86631738。
教务处
2022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