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过程
(一)计数器
(1) 同步计数器:时钟脉冲到达时各个触发器翻转是同时进行的。
(2) 时钟脉冲到达时,各个触发器翻转有先有后,不是同时进行的。
(二)任意进制计数器的构成方法
目前常见的计数器芯片在计数进制上只做成应用较广的几种类型,如十进制、十六进制、7位二进制、12位二进制、14位二进制等。在需要其他任意一种进制的计数器时,只能用已有的计数器产品经过外路的不同连接方式得到。
假定已有的是N进制计数器,需要得到的是M进制计数器。这时有M<N和M>N两种可能的情况。
(1) M<N的情况
在N进制计数器的顺序计数过程中,若设法使之跳跃N-M个状态,就可以得到M进制计数器。
实现跳跃的方法有置零法(或复位法)和置数法(或置位法)。
置零法适用于有置零输入端的计数器。置零法如下图所示。
置数法是通过给计数器重复置入某个数值的方法跳跃N-M个状态,从而获得M进制计数器。
(2) N < M
①M=N1×N2
先用前面的方法分别接成N1和N2两个计数器。
N1和N2间的连接有两种方式:
a.并行进位方式:用同一个CLK,低位片的进位输出作为高位片的计数控制信号。
b.串行进位方式:低位片的进位输出作为高位片的CLK,两片始终同时处于计数状态。
②M不可分解
采用整体置零和整体置数法:
先用两片接成 M’> M 的计数器,然后再采用置零或置数的方法。
融入思政:
重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掌握数字电路设计的逻辑性。同时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
借此为学生介绍钱学森事迹。钱学森是中国空气动力学家、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曾学习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之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师从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他在艰难归国之后,在中国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和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他在应用力学、物理力学、航天与喷气、工程控制论、系统科学,都有重要的研究,并且是中国控制方向的领头人。
钱学森还给中国留下一项黑科技,就是他生前研究的超级风洞技术,还形成了一套空气动力学风洞设计的理论,风洞的种类有很多,按照实验段气流速度来划分,能分为低速、高速和高超音速风洞。而风洞实验是飞行器研制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也为我国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已经成功制造出歼-10、歼-20等武器,这些都离不开风洞的支持。钱学森站在了世界科学的最前沿,指引着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前行道路。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学生们应该具有炽热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具有个人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行和强国之情,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全力以赴地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29秒篮球倒计时设计电路如下:
(1) 异步置零方法
(2) 同步置零方法
二、取得成效
理解并掌握任意进制倒计时电路的设计。通过本设计,学生可以深刻理解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掌握计数器的设计过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融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后续专业中的学习,并使学生对电子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未来学习与个人发展。
三、教学反思
通过该设计的学习,深刻理解数字逻辑电路这门课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在不同的案例讲解中,让学生真正产生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在数字逻辑电路的授课中将更多的融入案例,将理论与生活融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