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下午,学校在图书馆二楼会议室举行专业建设交流会暨“重点专业建设责任书签约”仪式,我校落实“十二五”规划和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方案,科学规范、扎实推进专业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校长胡永昌、副校长樊千和刘建国、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二级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专业负责人等参加了重点专业建设交流会和“重点专业建设责任书”签约仪式。校长胡永昌发表重要讲话。
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副校长樊千主持交流会和签约仪式。
交流会上,部分学院和专业从专业建设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向大会做了交流与汇报。
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艺术设计省级重点专业负责人王同兴,向与会人员做了题为《改革开拓 创新发展——艺术与设计学院专业建设介绍》报告。艺术与设计学院自成立以来,在科学的艺术教育发展观引领下,经过几年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逐步明晰了“夯实基础、提高素质、强化实践、增强能力、突出应用、追求创新、彰显特色”的专业建设定位,确立了分类建设、突出个性、创新发展的专业建设原则。现已获得省级重点专业一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个,省级精品课1门,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艺术设计教育培训基地一个。
工学院院长、土木工程校级重点专业负责人王志伟做了题为《面向生产一线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经验介绍。土木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中始终围绕“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什么样的土木工程人才?如何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土木工程人才?”进行人才培养设计,并将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建设目标紧密结合,努力搭建 “四个平台”即工程基础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平台、工程质量检测与施工工法实践平台、工程管理专家与导师团队见习平台、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交流平台,并通过构建教师“以工程力学为基础的理论分析能力、以工程施工为核心的技术实践能力、以工程项目为导向的管理决策能力、以工程文化为支撑的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提高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质量。
理学院院长、化学校级重点专业负责人田玫报告的题目为《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田玫院长以对本院教师教育专业面临的共性问题的分析为起点,介绍了本院对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理学院与基础教育对接、共建创新教师教育基地,作为教师教育专业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与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基层学校建立新型教师教育基地、教师双向交流、共同承担教育科研题目、学生‘顶岗实习’、‘实习支教’”等途径,为我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供了可操作性范式。
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小学教育省级重点专业负责人陈威,向大会做了题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经验介绍。陈威院长从专业建设实践价值取向的视角,介绍了小学教育专业以“定性在教育,定格在本科,定向在小学”为理念,以儿童的身心成长规律和基础教育的发展规律作为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以学科建设为支撑,通过合作共同体,扎实推进专业建设的经验。经过十年的建设,小学教育专业已被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连续评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
软件学院副院长宗明魁向大会交流了软件学院《专业化办学 企业化运作 不断推进软件工程专业建设 》的思路、实践与成效。软件工程专业紧紧抓住专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大胆探索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体系创新,取得了系列省级专业建设成果,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管理体制、企业化运行机制、多元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软件学院院长、软件工程省级重点专业负责人贾宗福向与会人员交流了软件学院几年来专业建设的感受,并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介绍了软件工程专业办学成本与效益。
人文学院院长、汉语言文学校级重点专业负责人龚宏报告的题目是《一树多枝 扶优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挑战与发展》。龚宏院长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挑战与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在理性工具主义霸权语境下的老牌人文专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难,并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以历史的视角,分析了现代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的缺失,并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智性的健全,汉语言文学专业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交流会后,学校举行了 “重点专业责任书签约”仪式。校长胡永昌代表学校和专业建设委员会,与十二个省、校重点专业负责人就“十二五”专业建设目标、任务与责任进行了签约。
胡永昌校长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五月份以来,学校召开了三次省、校重点专业“十二五”期间建设方案论证会,今天又举行专业交流会和 “重点专业建设责任书”签约仪式,系列工作的开展是有效落实学校“十二五”规划和建设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方案的重要举措,形式很好。他建议,今后多举办类似活动,搭建各类平台,加强各专业交流,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相互启迪与借鉴,促进各专业明确责任、深入思考、创新办学理念、明晰办学目标与成效、理清建设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任务和措施,通过内涵建设形成专业特色与优势。他指出,升本十余年来,学校专业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专业数量明显增多、专业结构更加优化、专业建设内涵更加丰富、专业整体实力更强。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中对学生成人、成才与适应社会需求关系的科学理解还存在偏差;专业建设在办学视野、服务定位、软硬件条件、教师队伍、教学改革、管理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程度还不够;在国家新一轮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中,学校原有的一些老牌专业传统优势已逐渐消失,甚至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下一步学校专业建设,一要认真研究人的素养形成,要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放在学校教育的中心位置;二要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增加跨学科选修课,为学生未来多向度发展奠定基础;三要认真促进交叉学科研究,以寻求专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四要认真研究专业建设中分类指导管理。通过分类指导,形成不同的专业特色;五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建设模式,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注重吸纳优秀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并帮助教师处理好职业与事业的关系,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校发展的历史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六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学生和建设优质专业的动力源,要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他强调,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各学院、各专业要充分发挥专业建设的主体作用,学校将对能够开拓创新,科学谋划,突出优势,抓住重点,积极破解难题的专业给予重点扶持,力争提前、如期圆满完成“十二五”期间专业建设各项任务,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
副校长樊千做总结发言。她说,胡校长的讲话全面、意义重大,对下一步学校专业建设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各学院、各专业要认真贯彻好、落实好。她指出,“十二五”期间,学校将通过加强专业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与特色的形成。专业建设要取得实效,需要学校全员参与。重点专业论证会、重点专业交流会和“重点专业建设责任书”签约仪式,学校都邀请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目的在于使相关职能部门充分了解学校专业建设情况,使全校上下重视专业建设与发展,形成合力,全方位、共同支持和服务专业建设与发展。在国家转型期、就业压力大的新形势下,各专业要按照胡校长的指示,调动广大教师,集思广益,深入研究与调研,并结合专业自身优势,勇于进取,勇于破解专业建设面临的难题,为专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她进一步强调,近期学校专业建设系列工作的开展,在于有效提高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在于互相启发、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努力促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实现学校好发展、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