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开展2023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暨第三批黑龙江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推荐工作的通知

信息来源:实验管理科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8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部署,进一步促进我校课程建设与发展,做好第三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培育和评选推荐工作,更好地发挥本科一流课程示范与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按照《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现结合我校实际开展2023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暨第三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推荐工作。

一、申报范围

纳入我校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通识课等独立设置的本科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课程主讲教师、课程团队主要成员只能参与申报一门一流本科课程。

二、申报类别

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共分为五类,分别是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1.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即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突出优质、开放、共享,以打造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目标,鼓励具有一定建设基础的优势特色课程申报建设。

2.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较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3.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OP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学校实际对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大力倡导基于国家或省级一流线上本科课程应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优质课程申报。

4.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主要指面向实验教学培养目标,着力解决真实实验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而建设的课程。

5. 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主要指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申报条件

1. 推荐申报课程须于2023年1月31日前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授课的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如果符合教改设计理念并取得预期效果,可视为一个教学周期。

2. 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须为本校正式聘用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已入选国家级或省级一流课程的负责人不宜担任同类型课程的负责人。团队主要成员为近年内讲授该课程教师,师德师风好,教学能力强,积极投入教学改革五年内无教学事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必要的技术支持人员可作为团队主要成员。课程负责人、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五年内出现过教学事故,课程内容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3. 申报课程在符合相关类型课程基本形态和特殊要求的同时,在以下多方面具备实质性创新,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1)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能力强,能够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3)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4)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

5)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契合课程目标,教材选用符合教育部和学校教材选用规定,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6)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教与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

7)课程管理预评价科学且可测量。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

四、申报推荐原则

1. 质量为本。进一步优化一流本科课程结构,鼓励围绕重点领域申报满足人才培养迫切需求的课程,注重健全和完善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严格遴选标准,重点考查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严把政治关、学术关、质量关,坚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确保认定的课程经得住检验。

2. 分类推荐。线上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应突出优质、开放、共享等特征,并配套良好的教学支持服务;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要因地制宜、因课制宜,强调课程内容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并具有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

3. 注重实效。注重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改革;关注创新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情况,以及使用新型教学方式方法取得的学习成效。

4. 广泛参与。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参与一流课程建设,主动对接国家、区域、行业产业人才培养需求,积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创新性教学方式方法应用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五、申报推荐程序

1. 符合申报条件的课程负责人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并按课程类别填写《哈尔滨学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按申报书要求准备相关佐证材料。各学院对所推荐的课程进行审核,确定课程内容政治方向、价值导向正确,所推荐申报课程必须经过本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各学院须填写《哈尔滨学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

2. 学校将组织专家组对各学院申报的课程进行分类评选,确定2023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及拟推荐参评第三批省级一流课程评选的课程名单,并在学校网站上进行公示。

六、申报材料报送

请各学院6月19日下班前将《哈尔滨学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纸质版一份、申报书中要求的其他佐证材料纸质版(签字盖章后装订成一份,视频除外)、《哈尔滨学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纸质版一份(要求排序并加盖公章)以及盖本单位公章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会议纪要纸质版一份报送至教务处教学管理(行政206)。所有材料电子版(每门申报课程的申报书和相关签字盖章后的附件材料合成一个PDF电子与教学视频放在一个文件夹中,以申报类型+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姓名命名,《推荐汇总表》需提交excel电子提交时请存入一个文件夹,以单位简称+第三批课程命名以学院为单位发送至箱:13089301@qq.com

联系人:吴崇田 

联系电话:18003605998

七、相关要求

1. 加强组织领导。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本次一流本科课程的申报、推荐等组织工作,请仔细研读有关文件,规范评价、遴选工作程序,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宁缺毋滥,确保课程质量。

2. 严把质量关。各学院须对申报推荐课程的内容、教学活动和所有材料进行全面核查,对课程团队以及课程政治性、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严格把关。

八、其他说明

1. 原有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不再组织评选,此次需结合实际情况,对应相应类别,重新申报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2. 已认定为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已认定为2017年、2018年、2019年度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课程,此次不可申报。

 

                                         教务处

                                     202368

  • 附件【附表.zip】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