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过程管理,评价一流课程建设成效,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现结合我校实际,就做好2023年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成效评价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按照《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黑龙江省2023年本科教育工作要点》(黑教高函【2023】21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对我校获批的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监控和过程管理,切实发挥一流本科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持续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大问题,实现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新突破。
二、工作内容
1.评价建设成效。面向我校已获批的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和首批、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等,开展建设成效评价。
2.完善建设计划。面向我校已获批的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形成五年建设计划书,明确建设任务和预期成果。
三、工作要求
1.按照省教育厅工作安排,由学校负责各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评价,省教育厅重点开展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评价,并对部分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进行抽检。
2.成效评价采取教学观摩展示形式开展,课程负责人15分钟成果介绍与专家15分钟问询相结合,展示过程将全网直播并可回放,并纳入全省一流课程资源库,切实对其他教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成效评价工作安排
1.评价范围。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首批和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以及2017年至2019年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已进入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公示名单、且前期已获批省级一流课程称号的课程,均需要参加成效评价(参评课程名单附后)。
2.评价内容。以一流本科课程评审指标为基础,坚持“两性一度”的建设标准,根据一流本科课程认定五年建设规划,对课程认定以来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挑战度、课程考核考试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与持续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基本要求如下:
(1)提高高阶性。课程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课程内容强调广度和深度,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用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突出创新性。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
(3)增加挑战度。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严格考核考试评价,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
3.结果运用。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预警3个等级。对未能达到持续更新完善要求、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课程团队成员出现师德师风等问题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教育厅将根据实际情况将结果上报教育部。对出现同样问题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将予以预警直至取消称号,并缩减所在高校下一年度申报名额。
4.组织实施。已获批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由省教育厅组建专家组分类开展成效评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成效评价由教务处组织实施。成效评价采取观摩展示的形式,各相关课程负责人在完成申报材料填报后,须准备15分钟的建设情况介绍,通过线上直播方式面向已获批第二批课程和第三批拟申报课程教师开放,专家组在听取介绍后进行15分钟的问询,结合申报材料和现场展示情况给定评价结果。本项工作将于7月上旬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5.材料内容及提交要求。
(1)课程负责人填报《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情况表》(附表1)、《第二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情况表》(附表3),提交签字盖章PDF版。
(2)课程建设佐证材料,所有材料合成为一份(材料目录+具体佐证材料),提交PDF版。请相关课程负责人于6月27日下班前将上述材料发送至邮箱:13089301@qq.com。
联系人:吴崇田 联系电话:13100956773
五、启动建设工作安排
1.启动范围。已公示的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启动未来五年国家级建设规划。
2.组织实施。启动建设采取计划书开题形式开展,学校将于7月初组织专家组采用答辩等方式对课程建设计划进行论证,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3.材料内容及提交要求。按照课程持续建设要求,完善、细化五年建设计划,填写《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计划书》(附表2),提交签字盖章PDF版。
请相关课程负责人于6月30日下班前将上述启动建设材料发送至邮箱:13089301@qq.com。
联系人:吴崇田 联系电话:13100956773
教务处
2023年6月7日
附:我校获得2017年-2019年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首批、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
序号 | 负责人 | 所在院系 | 课程名称 | 申报类型 | 获批时间 |
1 | 王宇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建筑艺术与赏析 |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2017年 |
2 | 赵 薇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走进民间音乐 |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2017年 |
3 | 胡 楠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 |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2017年 |
4 | 李大威 | 体育学院 | 健美运动 |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2017年 |
5 | 王柏松 | 文法学院 | 汉字书写的艺术 |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2017年 |
6 | 邱 晖 | 经济管理学院 | 微观经济学 |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2017年 |
7 | 李威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跨越无限——古今桥梁艺术赏析 |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2018年 |
8 | 王桂荣 | 文法学院 | 金庸小说阅读与赏析 |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2018年 |
9 | 杜真强 | 文法学院 | 说文解字 |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2018年 |
10 | 刘艳萍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穿越时空的外国美术之旅 |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2019年 |
11 | 周淑红 | 教师教育学院 | 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 线下一流课程 | 2019年首批 |
12 | 王志伟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建筑艺术与赏析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2019年首批 |
13 | 杜真强 | 文法学院 | 说文解字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2019年首批 |
14 | 王永红 | 信息工程学院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2019年首批 |
15 | 安慧玉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 2019年首批 |
16 | 许淑琴 | 经济管理学院 | 税法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2021年第二批 |
17 | 程宇 | 经济管理学院 | 金融市场学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2021年第二批 |
18 | 王克朝 | 信息工程学院 | 编译原理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2021年第二批 |
19 | 孙延弢 | 外国语学院 | 语言学导论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2021年第二批 |
20 | 吕爽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中小学歌曲弹唱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2021年第二批 |
21 | 孙胜杰 | 文法学院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2021年第二批 |
22 | 宫显云 | 食品工程学院 | 化工原理及实验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2021年第二批 |
23 | 周晓燕 | 文法学院 | 古代汉语 | 线下一流课程 | 2021年第二批 |
24 | 李媛媛 | 外国语学院 | 大学英语 | 线下一流课程 | 2021年第二批 |
25 | 姚远 | 文法学院 | 国学精粹 | 线下一流课程 | 2021年第二批 |
26 | 于少鹏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自然地理学 | 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 2021年第二批 |
27 | 郑 红 | 教师教育学院 |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 线上一流课程 | 2021年第二批 |
28 | 梁红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近代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 |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2017年 |
29 | 梁红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的相对论关系虚拟仿真实验 |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2019年 |
30 | 高春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地下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2017年 |
我校获得首批、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
序号 | 负责人 | 所在院系 | 课程名称 | 申报类型 | 获批时间 |
1 | 安慧玉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 2019年首批 |
2 | 程宇 | 经济管理学院 | 金融市场学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2023年第二批 |
3 | 王克朝 | 信息工程学院 | 编译原理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2023年第二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