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能阻挡咫尺相距,却挡不住知识分享、思想传递、精神传承。受新冠疫情影响,学生无法返校,我校202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工作,全部转为线上进行。3月16日至24日,全校11个学院40个专业3167名学生和528位指导教师,依托“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通过腾讯会议、钉钉、QQ等网络直播平台,跨越山海,相聚“云”端,在线上进行了“云开题”。
为保证在线开题与线下开题实质等效,教务处超前部署、科学指导,做到“一院一案、一生一策”安排专人全天候值守“毕设系统”,及时解答师生疑问;各学院密切配合,多措并举,精心组织,指导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多角色分工协作、精细化管理,保证了本届毕业论文(设计)开题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为高质量完成202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文法学院为确保线上开题答辩工作顺利进行,提前组织师生召开线上会议,部署开题答辩工作。答辩小组审阅并在线听取学生的开题汇报,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时给出修改建议。

为应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于上学期末放假前,提前组织开展论文选题师生双选、专家外审等工作。学院利用寒假集中组织师生围绕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操作使用,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
食品工程学院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针对部分学生无法返校,应用性选题无法获取实验数据情况,及时调整论文选题计划,启动选题变更预案,将依托实验数据的应用性选题调整为综述性选题,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影响,确保毕业论文工作如期完成。
音乐与舞蹈学院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要求,结合专业实际,制定了线上开题答辩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陶亚兵院长和马丽娟书记亲临线上答辩现场,对开题答辩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指导。

体育学院在前期学生与导师互选、确定论文题目的基础上,抽调专人对学生论文题目逐一进行盲审。李大威院长亲自主持线上开题答辩会,对202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及后续抽检复审工作,提出了明确和细致的要求。

艺术与设计学院指导教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通过实际讲授与范本分析,进一步提升开题报告的撰写质量,强化学生创作文本与创意设计的规范意识。

外国语学院抽调院内骨干教师组成督导组,线上进入各答辩小组,对各专业开题答辩工作的组织、过程效果进行督导检查并提出指导意见。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8级390名学生与72位指导教师,透过云端相见,就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来源、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进度安排,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教师们对每位学生的开题报告都做了精彩的点评,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要求。

信息工程学院从毕业设计选题入手,狠抓毕业设计质量。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必须经各教研室、系、院三轮审核通过后才确定下发,所有选题均需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的培养目标要求。

教师教育学院以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为抓手,把教育实习、教育调查作为应用型选题的主要来源,2018级226名学生毕业论文应用性选题比例接近80%。开题答辩会上,学生结合基础教育实际,就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对毕业论文前期工作进行了汇报,指导教师给与了专业的研究指导和建议。

地理与旅游学院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国家抽检工作同2022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同步启动,同步跟进。论文开题前,组织专业负责人、开题答辩组组长,参照国家标准,集中对指导教师提交课题的“选题意义”进行全面审查,逐一过关,确保论文选题达标。

我校202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线上开题答辩工作,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收官,充分展现了疫情面前,我校师生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将继续强化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督与指导,严抓过程管理,做到教学管理不放松,质量标准不降低,确保高质量完成202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为学生顺利毕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