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成果示范     政策文件     资源库     下载中心 
1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韩志平:高级俄语课程思政

22/11/14 14:13:33  点击:[]

         

哈尔滨学院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名称:高级俄语课程思政  

授课教师:韩志平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案例个数:5  


案例1:Выбор профессии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高级俄语        

授课教师/职称        

韩志平/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6/102        

授课对象及人数        

俄语2018-2/23人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þ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会与职业相关的词汇和句型,通过模拟操练巩固常用句型和表达方式。能够熟练地用俄语表述自己对未来职业的选择。        

2) 能力目标:        

掌握基本口语表达技巧、交际策略,训练学生外语联想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思政育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案例教学        

内容        

         

         

         

1. Вы хотите, чтобы ваша профессия была престижной , пользовалась признанием в обществе?        

2. Вы хотели бы приобрести любую профессию, лишь бы она хорошо оплачивалась  и давала бы приличную жизнь?        

3. Вам хочется, чтобы ваша профессия была интересной?        

4. Вы ищите профессию, которая характеризовалась бы хорошими условиями труда ?        

5. Вы выбираете профессию, которую легче всего приобрести?        

6. Вы собираетесь связать свою судьбу с профессией по совету или примеру других людей?        

         

         

         

         

         

思政要素        

切入点        

针对课程中的职业选择、职业道德等主题,除了讲解其中的知识点外,还应适当补充学生渴望了解的与就业有关的知识,分析俄语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讲解重点难点知识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就其中职业选择所应考虑的诸多问题,以及职业操守,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与讨论教学。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学生应完成对本课的预习工作,包括重点词汇、惯用句式等。结合网络资源了解国内外关于职业与就业相关的信息。        

课内学习:在词汇检测环节中,教师设置单词闯关游戏对和职业、职业选择的相关词汇、词组进行口语演练。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评价,导入课程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对职业选择用俄语表达进行拓展讲解。        

在课堂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Вы хотите,чтобы ваша профессия была престижной , пользовалась признанием в обществе?(你未来是否想要从事在社会上比较体面的工作呢?)Вы хотели бы приобрести любую профессию, лишь бы она хорошо оплачивалась и давала бы приличную жизнь?(你想要得到的职业只是因为工资高,能够体面的生活吗?)По какой норме вы выберёте свою будущую профессию?(你选择未来职业的标准是什么?)В чём вам надо сориентироваться для того, чтобы прравильно выбрать себе профессию?(为了正确选择自己的职业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学生们积极、踊跃发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分析现在俄语专业的就业情况,为那些毕业后就业比较迷茫的同学理清方向。讲解中俄各领域的合作状况,使学生了解俄语的就业岗位及薪资情况。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强调俄语专业的特殊性,每位同学的未来职业都有可能和国际友人打交道,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良好的东方大国国际形象是需要大家维护和树立的。要做中俄文化的使者和沟通的桥梁。        

                         

课后拓展:用俄语撰写一份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书,即可激励学生们的奋斗目标又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取得成效        

本次教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完成了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能够用俄语来表达职业及职业选择方面的观点,熟练运用词组和句式。在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同时思政元素完全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对自己未来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潜移默化的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增加了爱国情怀。        

         

三、教学反思        

1.学生方面        

同学们在对自己未来职业选择方面比较迷茫。同学们缺乏自信心,教师要在        

课上、课后对学生们多加鼓励,培养自信。有机会要带领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增加实战经验。        

2.教师方面        

通过以上教学案例研究,对教学设计理念、课程思政元素、教学目标、课堂实施、课后拓展、教学效果评价及反思等方面的分析可见,教师、教学方法和及时评价机制这三大要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还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将课程建设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        

         

         

         

案例2:Транспортная проблема и путь ее решения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高级俄语        

授课教师/职称        

韩志平/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6/102        

授课对象及人数        

俄语2018-2/23人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þ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会与交通相关的词汇和句型,通过模拟操练巩固常用句型和表达方式。能够概括、分析交通及存在的问题,用俄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能力目标:        

掌握基本口语表达技巧、交际策略,训练学生外语联想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思政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正确导向、责任担当意识,工匠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案例教学        

内容        

1. Перечисляйте вид транспорта.        

2. Проблема пробок на дорогах        

3. Организационные меры по решению транспортной проблемы        

4. Дорож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е меры по решению транспортной проблемы        

5. Еще идеи потразрешению проблемы пробок на дороге        

思政要素        

切入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得到快速发展,涌现出许多“大国利器”,这其中同样有许多素材可以为我所用。在本课学习过程中教师教师可以挖掘当代中国科技进步对解决交通和环境污染问题所做出的贡献,比如近十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再比如中国在磁悬浮技术领域所实现的重大突破等。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与讨论教学。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学生应完成对本课的预习工作,包括词汇、句式等。结合网络资源了解国内外存在的交通问题与解决途径相关的知识。        

课内学习: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词汇检测,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交通工具的图片,学生用俄语进行表述。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评价,导入课程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对交通问题及解决途径用俄语表达进行拓展讲解。        

在课堂小组讨论环节,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下列问题进行讨论:Ребята, сколько ваши родители тратят времени на дорогу на работу и обратно?(同学们,你们的父母每天上下班浪费在路上的时间是多少?)Каким видом транспорта вы обычно пользуетесь и какой вид вы предпочитаете?(你们更喜欢乘坐哪种交通工具?)Какие транспортные проблемы существуются в Китае?(现在我国交通存在着哪些问题?)Как разрешить эти проблемы по вашему мнению?(你们认为该如何决绝此类问题?)学生们积极、踊跃发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情况导入我国中国高铁在世界排名第一,中国拥有世界上运营线路最长的快速铁路网,运行的地质,天气情况最复杂,能够适应不同国家的地质气候条件。中国高铁具有速度快,客流量大,技术成熟,运行总里程长等特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中国在海外交通等领域的援建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的迅速崛起、中国的工匠精神和世界变局中彰显的大国担当,中国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所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课后拓展:要求学生用俄语写一篇不少于250词的题目为《Размышление над транспортными проблемами》的作文。        

二、取得成效        

本次教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完成了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能够用俄语来表述交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熟练运用词组和句式。在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同时,思政元素完全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到我国在交通领域的发展及为国际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们感到生在中国,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反思        

1.学生方面        

同学们只能看到表面的问题,不愿意深度思考。在享受发达的交通给大家带来的方便时,而更少的去关注那些默默辛勤工作的英雄们。要让学生们真正地意识到,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对这一代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长期任务。        

2.教师方面        

通过以上教学案例研究,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使思政元素紧密地融入到俄语教学中。        

            

         

         

         

         

   

   

   

案例3:Брак и семья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高级俄语        

授课教师/职称        

韩志平/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6/102        

授课对象及人数        

俄语2018-2/23人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þ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婚姻与家庭相关的的积极词汇和句式表达。对试婚、保持家庭幸福、离婚原因、夫妻义务以及丁克家庭数量增长的原因等复杂的社会问题能够表达自已的看法。        

2) 能力目标:        

 掌握基本口语表达技巧、交际策略,训练学生外语联想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思政育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发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等中华传统美德        

案例教学        

内容        

1. Хорошее дело браком не назовут        

2. Для чего нужно гражданский брак        

3. Четыре мифа о гражданском браке        

4. Семейные проблемы-причины разводов        

5. Замечательный день        

思政要素        

切入点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年华,他们追求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而类似“Брак и семья”这样的主题课文刚好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课堂讨论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就其中的一些观点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家庭观。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与讨论教学。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学生应完成对本课的预习工作,包括词汇、句式等。对俄罗斯电影Служебный романМосква слезам не веритИроня судьбы中的婚姻与家庭进行梳理。        

课内学习:教师通过俄罗斯经典电影Служебный романМосква слезам не веритИроня судьбы中主人公的婚姻与爱情导入课程。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分析讨论了中国式婚姻中国式家庭的利弊。并提出了一些例如:在俄罗斯的гражданский брак受国家法律保护吗?他们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权利吗?俄罗斯人结婚男方需要买车、买房吗?需要彩礼吗?俄罗斯有什么样的婚礼仪式?等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在结合同学们所提问的问题,采用了中俄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解。使同学们了解到影响到婚姻与家庭的因素是众多的,包括文化不同、经济方式不同、生存环境不同、社会价值观不同等。一些同学在交流互动时,阐述了自己对婚姻与家庭的看法,大家积极的讨论。教师在讲解俄罗斯婚礼时,引用了金一南将军在采访中的一段话“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是怎么养成的?从小在无名烈士墓前教育,青年夫妇结婚,必到无名烈士墓前献花,而我们国家青年结婚,有谁去无名烈士墓献花,有谁去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大家觉得他们好像有毛病,这就是民族精神差异。”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们怀念英雄、崇拜英雄。教师讲述了,俄罗斯出生率低是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俄罗斯政府鼓励生产,并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措施。俄罗斯婚礼的一些习俗。中国老龄化的问题,需要这一代人去担当,去解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家庭观。        

                                         

课后拓展搜集关于中国家庭与婚姻的材料,分析中国家庭面临的问题。近年来中国离婚率上升和丁克家庭增加的原因。并尝试把这些观点翻译成俄语。        

二、取得成效        

本次教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完成了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能够用俄语来表达婚姻与家庭方面的观点和看法,熟练运用词组和句式。在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同时,思政元素完全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家庭观        

         

三、教学反思        

1.学生方面        

由于社会的一些陋习、生活的压力对学生们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家庭观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教师要积极的引导,使学生们能够面对现实,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方面        

通过本次教学案例研究,对教学设计理念、课程思政元素、教学目标、课堂实施、课后拓展、教学效果评价及反思等方面的分析可见,还要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将课程建设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        

            

         

         

         

         

         

         

         

         

         

         

         

         

         

         

         

         

         

案例4 Немного о типично китайском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高级俄语        

授课教师/职称        

韩志平/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6/102        

授课对象及人数        

俄语2018-2/23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þ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正确的用俄语讲好中国经典,弘扬中国京剧、中国美食、武术等传统文化。学会使用与本课相关的积极词汇、句式和语法。        

2) 能力目标:        

 掌握基本口语表达技巧、交际策略,训练学生外语联想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思政育人目标:使学生感受到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并且认识到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增强文化自信        

案例教学        

内容        

1.О пекинской опере        

2.Секреты китайской кухни         

3.Ушу” с пивлой на голове        

思政要素        

切入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并且认识到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让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焕发光彩。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与讨论教学。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学生应完成对本课的预习工作,包括词汇、句式等。        

课内学习:在学习Пекинская опера”一文时,我们选取了童声说唱《京剧脸谱》为背景音乐展示外国人学京剧的图片,同时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的外国人学唱京剧?我们对京剧的了解又有多少?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引发他们对主旨进行思考。在谈及京剧艺术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翻译俄罗斯艺术家扎哈罗娃的话:Искусствовед Захарова сказала, что на сцене пекинской оперы каждый мастер является блестящим артистом. Она уверена, что российские зрители, однажды увидев, никогда не забудут пекинскую оперу и полюбят её.(京剧舞台的每一位演员都是最耀眼的明星,我相信,如果俄罗斯的观众在观看京剧表演后,会爱上京剧的并且终身难忘。)以此借外籍人士对京剧的高度评价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针对文中指出京剧正在面临的困境,以及提出的“京剧艺术形式创新”这一话题,我们追加提出的问题是:京剧这一艺术形式不该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单调冗长。此时老师可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必须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此加强学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焕发中华文明的时代特色的意识。此外,还可以结合具体词汇进行类比。比如,在讲解京剧脸谱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回忆所学过的俄语颜色词,对比中俄颜色词的文化伴随意义。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教师进行总结发言:“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民族文化是由民族发展历史、自然社会环境及其接受其他民族的影响等因素决定的,其中包涵着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世界文明的魅力恰恰在于多姿多彩。        

                                         

课后拓展:要求学生观看一期CCTV俄语频道介绍关于中国特色的节目,培养学生用俄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二、取得成效        

本次教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完成了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能够用俄语来表述中国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话题,熟练运用词组和句式。在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同时,思政元素完全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再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同时,更加增强了文化自信。        

四、教学反思        

1.学生方面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生们需要潜心学习和挖掘。强化语言训练,争取把中国故事准确无误的讲好,让世界了解中国,喜欢中国。        

2.教师方面        

高级俄语课程的思政教学应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实现专业课程知识讲授和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同时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目标,规划思政教学的要点和重心,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寻求进一步改革,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专业课程建设的全过程。        

         

         

         

         

         

         

         

         

         

         

         

         

         

         

         

         

         

         

         

案例5:Мир.Восклицательный знак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高级俄语        

授课教师/职称        

韩志平/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6/102        

授课对象及人数        

俄语2018-2/23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þ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短篇小说《和平》来了解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的作品。对该作品的学习能够对俄罗斯女性形象更加深刻的认识。学会使用课文中的积极词汇、句式和语法。        

2) 能力目标:        

掌握基本口语表达技巧、交际策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思政育人目标: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英勇革命精神,就是舍小我为大家的牺牲精神,就是团结协作、唇亡齿寒的国际精神。        

案例教学        

内容        

Рассказ Б.Васильева Мир. Восклицательный знак        

思政要素        

切入点        

本课作者没有描述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从两个女人面对战争、面对死亡、面对胜利时的表现入手展现人性之美。通过赞扬苏联人民浴血奋战、保卫家园的斗争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英雄,争做英雄。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学生应完成对本课的预习工作,包括词汇、句式等。了解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的生平及其作品。对课文进行预习,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课内学习:观看苏联卫国战争题材影片的片段导入课程主题。教师让同学们对苏联卫国战争进行讲述,从而发表对战争的看法。教师以瓦西里耶夫的“Мир. Восклицательный знак!”这部作品为例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故事中的情感来吸引学生面对死亡、面对胜利时的表现入手来展现人性之美。教师要善于用故事中的情感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赞扬苏联人民浴血奋战、保卫家园的斗争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英雄,争做英雄。同时让学生翻译句子:我们的原则和立场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还可以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我们热爱和平,但是如果有人危害我们的独立,我们的天性就是奋不顾身地起来捍卫”来教育青年学生如何面对非正义战争。结合文中情节引出东北抗联故事,让学生记住为建立新中国付出生命的英雄们的先进事迹。更要以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为荣,增强文化自信度。课文中还提到День победы,教师对该节日进行了讲解“俄罗斯胜利节即“胜利日”,是前苏联为纪念战胜德国法西斯而设立的纪念性节日。每年这一天,莫斯科都要举行隆重的集会和阅兵式庆祝胜利,国家领导人前往红场的无名烈士墓前敬献花圈,并在莫斯科的无名战士墓长明火旁设立固定哨位进行哀悼,夜晚,莫斯科和各英雄城市鸣放礼炮,纪念死难者,并燃放焰火庆祝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的胜利。”让学生们体会到战争的残酷,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也要为世界的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后拓展:用俄语写一篇Мир. Восклицательный знак读后感。        

二、取得成效        

本次教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完成了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学生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在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同时思政元素完全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加深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反思        

1.学生方面        

这一代同学出生和成长在比较优越的和平时代,对中国近代史的知识淡薄,同学们需要多观看爱国主义方面影片和书籍。教师也要给学生们布置爱国主义方面的任务并积极引导。        

2. 教师方面        

高级俄语课程的思政教学应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将课程建设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        

   

关闭

上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于艳春:旅游英语 下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赵冰:大学英语III(高级-通用学术英语)

快速导航 |  哈尔滨学院  

版权所有:哈尔滨学院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