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过程
导入环节:
a. 教师提出问题并展示PPT中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图片中描述的是什么情景?
给出一些提示性的词语供学生参考:Pilgrims,American Indians,Mayflower,first Thanksgiving
b. 展示PPT的另一幅图片,引发学生思考:美国人感恩节一般会有什么仪式以及代表性的饮食。
c. 这些殖民者成为除印第安人外最初的美国人,由他们对这片新大陆的殖民以及对印第安的迫害引出他们对“家”的理解。引发学生讨论中美两国对“家”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
实施环节
本单元主要讲解五个板块的内容,即新大陆的发现及殖民过程、美国独立战争始末、新政府的成立和美国内战的爆发。
a. 第一部分介绍新大陆的发现过程
b. 第二部分介绍殖民过程
c. 第三部分介绍美国独立战争始末
1. 战争原因
Internal causes
External causes
Sugar Act (1764)
Stamp Act (1765)
Townshend Act (1767)
Boston Massacre (1770)
Tea Act (1773)
The 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
2. 战争过程
Lexington
The 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
Victory of Trenton
Victory of Saratoga
Victory of Yorktown
Surrender in 1781
Paris Treaty in 1783
d. 第四部分介绍新政府的成立
Confederation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Bill of Rights
e. 第五部分介绍美国内战
Economic antagonism
Causes
Process
Significance
Assassination
f. 以此单元美国的起源尤其是殖民过程为导入,介绍美国“家”的观念,同时提出“家国不分”理念,自然过渡到我国“家”和“家国情怀”。通过对比,我们要了解两种文化对于“家”的认识性差异,同时更加深刻体会中国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概念,“家”“国,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虽然在不同是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政权有不同的爱家和爱国的具体规定和具体形式,但爱家,爱国本身从来没有变过。中华民族素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家国情怀”是我们国家由小到自己﹑家庭,大到学校、团体、国家的具体体现。
Questions suggested:
Do you agree? If yes, which country or country block is most likely to replace the U.S. as No.1 in the future? Support your idea with evidences.
Factor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population and age, territorial size and the amount of resources, education, national characters (hard-working or not), government structure and policies, demographic, geographic, many more?
Homework: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to predict what the world will be in 50 years and the role the US will be playing in the future.
讨论结果以书面形式提交到网络平台。
二、取得成效
经过探究和实践,在《美国国家社会与文化》这门课程中引入思政内容效果卓著。在本单元中,思政内容的引入具体表现为从中美两国对“家”的不同理解入手,进而上升到“家国情怀”这一概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学生尊重并了解了中美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意识和综合文化素养的同时加深了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培养。学生会逐渐形成健康的家国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反思
《美国国家社会与文化》属于英语专业必修课,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与美国在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与这些方面在我国的具体表现进行对比,着重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尽量引导学生在学习美国社会基本情况的同时加深了解中国政治经济地理及历史知识。老师本身在做好中美文化桥梁的过程中,在课程实践中恰当融入中国思想和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换位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流能力,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会以一种开放、包容、理智的态度对待其他国家的文化,也就不会无限放大或者一味贬低他国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