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成果示范     政策文件     资源库     下载中心 
1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孙延弢,顾红霞:《语言学导论》

22/11/14 14:23:29  点击:[]

 

哈尔滨学院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名称:《语言学导论》  

授课教师:孙延弢,顾红霞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案例个数:3  


案例1: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语言学导论》课程—— Chapter 3  Morphology教学案例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语言学导论                                 

授课教师/职称        

顾红霞/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2/36        

授课对象及人数        

英语2019-2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þ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形态学的定义,英语语素的基本内容,及英语构词法;理解对构成单词的最小意义单位——语素,包括语素的类型、常见词根和词缀的意义。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课堂所学完成作业,分析语言通过对现象,词素的学习加强对英语派生词和复合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思政育人目标:        

提升民族情怀,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修己循化、提升个人修养,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案例教学        

内容        

以《语言学导论》第三单元 Morphology 中的 “英语语素分析” 和 “构词法” 两个板块为主要内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设计的基本流程: 确定课程思政切入点→确立教学目标→丰富线上线下资源→确定教学方法→ 设计具体教学实施方案→课后拓展→教学反思。        

思政要素        

切入点        

本单元的课程思政教学以 “英语语素分析” 和 “构词法” 主题为切入点,梳理出以下两个思政要点: 第一,将修身养性、提升民族情怀融入英语语素分析,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第二,通过对汉字演化的介绍,将修己循化、提升个人修养融入构词法,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提高学生个人修养。        

教学策略        

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行 “三段五步” 的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内学习和课后拓展。        

1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完成网络资源搜集与教师布置的任务。围绕单元主题,布置前置任务,营造思政学习语言环境。        

1. Let Ss to watch the video about Calligraphy The ancient art of expression书法and Chinese Characters汉字 in the series of Hello China.  (https://v.qq.com/x/page/x08357k7jim.html).        

2. Group discussion:        

(1) Do you know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haracters?        

(2) What ar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alligraphy?        

(3) What are benefits of writing Chinese calligraphy?        

The marks carved on rocks 8,000 years ago are regarded as the first example of Chinese characters, han zi. Ancient Chinese recorded what they saw in the world by drawing. Legends say that Chinese characters are pictures which can be read.Westerners often say that han zi are pictographs. This is because the first han zi were pictographs which conveyed meaning through physical resemblance to physical objects. Meanwhile, some han zi are composed of symbols which represent sound. Looking back at history, we can understand the life of people they mention China with han zi. There are 2,500 frequently used characters. A good grasp of these han zi is like reading an encyclopedia on China.        

2.课内学习        

整理、总结学生的小组讨论,选择2个优秀观点点评,引领学生切入主题,进入思政学习语境。        

                                          

以中国汉字和书法为融入点,讨论后挖掘思政元素(修身养性、提升民族情怀cultivate one’s moral character and promote mood of nationality),引出“英语语素”主题,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3.课后拓展        

完成学习通平台配套的单元测试之外,督促其完成含有思政元素的作业。        

                         

课后作业:Read the passage Chinese Calligraphy.        

Chinese calligraphy (shu fa) refers to writing art and techniques with writing brushes. 1,600 years ago, a boy named Wang Xizhi worked hard at calligraphy. He washed his writing brushes in a pool and the pool turned black. Eventually he became a prominent calligrapher in China.        

Writing brushes, Chinese inks, rice paper and ink slabs are the basic tools of calligraphy. Proper technique for handling the writing brushes and maintaining the proper angle between the tips of brushes and the paper are required. The structure of each individual character and overall arrangement are both important. Calligraphers have created plenty of masterpieces which have been pass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is the "Orchid Pavilion Preface" by Wang Xizhi. Shu fa represents the aesthetic taste and philosophy of Chinese scholars.        

二、取得成效        

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成为课程思政评价的三大原则,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        

结合学习通平台的统计数据,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的模式,多主体共同参与,对所有教学活动进行多元化、多维度、及时性的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可包括仪态、语言表达、团队协作、展示时长等。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及时给出有针对性的反馈和评价。        

学生普遍认为“三段五步”线上教学设计帮助他们系统掌握了语言知识,提升了语言理论的应用能力,增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度思辨能力。        

                         

三、教学反思        

学生在介绍中国书法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热忱,一方面,反映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另一方面,学生的积极反馈促使教师在如何更加深入细致地描述中国汉字及书法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英文表达上下功夫。        

通过以上教学案例研究,对教学设计理念、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教学目标、课堂实施、课后拓展、教学效果评价及反思等方面的分析可见,教师、教法和评价这三大要素在《语言学导论》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案例2: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语言学导论》课程——Chapter 4  Syntax教学案例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语言学导论                                 

授课教师/职称        

孙延弢/教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2/36        

授课对象及人数        

英语2019-1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þ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语言的句法体系是一套高度抽象的自律性规则系统,了解基本句法规则、句子结构、语法关系、组合规则、移位规则、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课堂所学分析句子结构,加强对句子结构分析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唐诗宋词的欣赏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典故鉴赏能力。        

案例教学        

内容        

以《语言学导论》第4单元 句法学(Syntax)中的“结构分析法”和“成分结构语法”两个板块为主要内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思政要素        

切入点        

本单元的课程思政教学以唐诗宋词为切入点,将增强文化自信融入结构分析中。        

教学策略        

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行”三段五步“的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三、案例实施  

一、实施过程        

基本流程: 确定课程思政切入点→确立教学目标→丰富线上线下资源→确定教学方法→ 设计具体教学实施方案→课后拓展→教学反思。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内学习和课后拓展。        

1.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完成网络资源搜集与教师布置的任务。围绕单元主题,布置前置任务,营造思政学习语言环境。        

(1)任务:观看有关唐诗的视频。        

(https://v.qq.com/x/page/c0534h58h56.html)        

(2)小组讨论:中国诗歌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2.课内学习        

(1) 整理、总结学生的讨论,选择2个优秀观点点评,引领学生切入主题,进入思政学习语境。        

教师点评:诗有三大要素,就是“韵、律、味”。第一要素——韵:韵指“押韵”。押韵是诗的第一要素,也是诗的最基本的形式。第二要素——律:律指诗词的形式规律。诗有诗格,词有词律。第三要素——味:味指诗味。诗味是诗的质量表现,也是诗的内涵。        

                         

(2) 以唐诗宋词为融入点,讨论后挖掘思政元素(文化自信),引出结构分析”主题,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典故鉴赏能力。案例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语言学导论》课程——Chapter 6  Pragmitics教学案例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语言学导论        

授课教师/职称        

顾红霞/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2/36        

授课对象及人数        

英语2019-3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语用学的定义及语用研究的基本内容,掌握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着眼语用研究的动态过程,结合微观语用学所指、指示,前提等基本概念,分析这些元素在宏观语用学中的表达意图。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语用学基本概念和语言使用方法,能够透过语义在众多可能的含义中正确诠释出话语者的真正意图,达成顺畅交流的目的。        

思政育人目标:        

提升民族情怀,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修己循化、提升个人修养,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案例教学        

内容        

以《语言学导论》第六单元 Pragmaics 中的“微观语用学基本概念”和“言语行为理论” 两个板块为主要内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确定课程思政切入点→确立教学目标→丰富线上线下资源→确定教学方法→ 设计具体教学实施方案→课后拓展→教学反思。        

思政要素        

切入点        

本单元的课程思政教学以“指示词语和言语行为”为主题为切入点,梳理出以下两个思政要点: 第一,将承袭民族文化、提升家国情怀融入英语语用分析,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第二,通过对汉语姓氏的介绍,将修己循化、提升个人修养融入语用分析,增强学生爱国意识,提高学生汉文化修养        

教学策略        

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行”三段五步“的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三、案例实施  

一、实施过程        

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内学习和课后拓展。        

1.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完成网络资源搜集与教师布置的任务。围绕单元主题,布置前置任务,营造思政学习语言环境。        

1.1. Let Ss watch the pictures to know culture-inherited information of Chinese names.        

1.2. Group discussion:        

(1) What is the composition of a Chinese name?        

(2) What is the meaning of a Chinese name?        

The natural realization is that grammatical analysis alone is not enoug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ammatical analysis and pragmatic analysis:        

Grammatical studies look for rules while pragmatic studies look for principles. Rules are black and white, i.e. you are either right or wrong.        

2.课内学习        

整理、总结学生的小组讨论,选择2个优秀观点点评,引领学生切入主题,进入思政学习语境。        

以中国汉语名字为融入点,讨论后挖掘思政元素(承袭民族文化、提升爱国情怀inherit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enhance the patriotic feeling),引出“语用学言语行为分析”主题,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Pragma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use or the study of meaning of language in context.        

2.1 Micropragmatics        

Phenomena such as reference, deixis, anaphora and presupposition, are the topics in this field.        

2.2 Reference        

Referential and attributive uses        

60年代,Donnellan 在其名作《指称与确定性描述语》中提出确定性描述语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用法,即归属性用法(attributive use)和指称性用法(referential use)        

做指称性使用时,说话人用确定性描述语这一方式来指称某一个特定的人或物,而确定性描述语作归属性使用时,说话人是在把某种特性或属性归诸某个符合该确定性描述语的人或物,描述此人或物是如此这般的。        

1. Shakespeare takes up five feet of my book shelves.        

2. Where’s the cheese sandwich sitting?        

3. ---我以后一定要成为富贵的李太太。        

     ---李先生正在等着你。        

         

                                                         

Chinese in particular place a great importance in names to an otherwise common surname to create a wholly unique identity. Chinese names comprise of surname and given name. The character for surname姓,is a combination of two other characterand生,从女从生,meaning “born of woman”. An ancien Chinese name often included four parts: first the family name,followed by the given name, the alias, and then the “style”. 例如诗人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名(白),是幼年时父亲所起,供长辈呼唤的符号;字(太白),是成年后供社会上的人呼唤的符号,以受人尊重;号(青莲居士),即别号或绰号,可以不受家族、宗法、礼仪或行辈的限制,可以自由抒发情趣和标榜志向,所以文人雅士都喜欢给自己起个号,青莲居士就李白表述自己清正雅致。        

汉语姓名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脉,即文化的脉络,它有严格的规范传统,中华民族把正确呼唤姓氏看做理应遵循的礼节。        

“姓”首先具有“明图腾“的文化蕴涵,甲骨文“姓”画的是一个女人双膝跪地,欲抱双臂高举的小孩,即“母亲所生而得”。 此时的姓具有“别婚姻”的作用。 这是人类开启蒙昧,走向文明的开端。它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曙光的民族。        

“氏”具有“辩贵贱”的文化蕴涵。甲骨文“氏”像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代表同一姓所衍生的分支。贵族才有氏,平民无氏,氏起着“辩贵贱”的作用。        

3中的“李先生”如果属于归属性用法,则指具有句子声言意义的同属李姓分支繁衍的男性。        

Deixis means “pointing via language”.        

Mr. 王富贵finished his work half an hour ago.        

Chinese names indubitably have more meaning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an the character meaning. Names contained the invisible fate and the visible meaningful  characters. Fate was something intangible and hard to predict which coincided with the “the hidden material”, on which the Western scientists are working hard to find out. Names functioned far more than just a code for every specific person. Therefore in the past, when elders named a new born baby, they took several factors int full consideration: the astrological principles(卜算),the birthdate(生辰八字), the five elements(五行) (metal,wood,water, fire, and earth).        

4中的“王富贵”就被赋予了“钱财丰富地位高尚”的含义。同理,“赵淼淼”也可能是此人五行八字中缺水而用“六个水”补足。          

3.课后拓展        

完成学习通平台配套的单元测试之外,督促其完成含有思政元素的作业。        

课后作业:Read the passage Chinese Names: Understanding, Using, and Choosing Them.        

二、取得成效        

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成为课程思政评价的三大原则,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        

结合学习通平台的统计数据,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的模式,多主体U共同参与,对所有教学活动进行多元化、多维度、及时性的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可包括仪态、语言表达、团队协作、展示时长等。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及时给出有针对性的反馈和评价。        

学生普遍认为“三段五步”线上教学设计帮助他们系统掌握了语言知识,提升了语言理论的应用能力,增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度思辨能力。        

                         

三、教学反思        

学生在了解中国汉语姓氏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一方面,反映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另一方面,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促使教师更加深入细致地讲述中国姓氏文化的源远流长、宣传中国历史文化、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英汉文化对比知识,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案例研究,对教学设计理念、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教学目标、课堂实施、课后拓展、教学效果评价及反思等方面的分析可见,教师、教法和评价这三大要素在《语言学导论》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闭

上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姚远:国学精粹 下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耿聪: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

快速导航 |  哈尔滨学院  

版权所有:哈尔滨学院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