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成果示范     政策文件     资源库     下载中心 
1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马丽娟:公共管理学

22/11/14 14:36:55  点击:[]

 

哈尔滨学院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名称:公共管理学  

授课教师:马丽娟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案例个数:1  


案例4:行政领导知识点课程思政案例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公共管理学        

授课教师/职称        

马丽娟/教授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课程        

þ专业教育课程        

实践类课程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2/72        

授课对象及人数        

社会工作2019-1.2/68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þ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公共领导的含义,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熟悉公共领导方法。了解领导理论,领导体制改革,领导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公共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形成用公共管理学思维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基本素养。        

思政育人目标        

1.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提高自身政治理论修养        

2.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合法性建设中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3.坚持与巩固党的执政权威,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案例教学        

内容        

解析“习近平执政风格”系列材料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用其个性鲜明的领导风格及特点,赢得民心,获得点赞。“习式”语言,“习式”风格,催生“习式”力量。从深得民心的铁腕反腐,到无可动摇的力推改革,再到凸显“大国范”的外交布局,习近平“红”遍九州,“火”遍国内外。        

思政要素        

切入点        

行政领导权力的合法性是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不是来自正式的法律或命令。以习总书记的领导权威作为案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权为民所赋,权必须为民所用”权力观,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国家权力以增进国民公共利益为标准的价值导向。        

教学策略        

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混合式教学等。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一)视频点题,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视频:《万名民众自发赴韶山,纪念毛泽东诞辰127周年》,导入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导语设计:毛主席生前受到亿万人民衷心爱戴,身后引来不竭的追思。在当前较为理性的社会氛围中,世人对于毛主席的服从与崇敬,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曾经身居要职,拥有权力?或者是因为他独特的个性魅力?显然都不全是。我们对于毛主席的敬仰,更多是在于其领袖权威。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话题: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主要利用课堂讲授的方法,以美国政治学家李普塞特对合法性的界定,让学生认识到合法性由于获得了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而具备正当性。这样就顺利解答学生之前的疑问。而正当性的存在使得权威比权力在成本、效果方面更具优势,由此也解答了权力何以必须转型为权威。        

         

权力转化为权威:合法性的生成         

如何才能给行政权力穿上合法性外衣,使权力转变为权威,这就涉及到合法性的生成机理。        

一般认为,合法性的生成需要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合法律性。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针对抽象的合利益性概念,除了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合利益性之外,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权为民所赋,权必须为民所用”权力观,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国家权力以增进国民公共利益为标准的价值导向。随后,会展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惠及沿线国家的视频短片,带领学生突破西方媒体对一带一路污名化宣传的舆论陷阱。        

         

条件三:合道德性         

(展示合道德性的定义)合道德性是指政治体系的运作必须合乎一定社会伦理,特别是政治道德的要求。合道德性既要求执政者顺应公共的道德追求,又要求国家政权遵守国际道义基本要求。(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物的道德形象,明白高尚的道德品质与获得大众认同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当党执政者身上具备了社会普遍欣赏的品质、性格时,这些直观、形象、极具感召力的因素就很容易引发大众对政权的心理认同,从而有利于合法性的生成。        

同样的道理,在国际政治中,国际社会对于一国的信任也与这个国家的道义水平直接相关。(利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较高的道义水平)如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并建设一支 8000 人的维和待命部队。中国主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承担国际责任,背后的动机在于提升中国外交的道义水平,这是赢得其他国家认可与尊重的心理基础。        

总结合法性生成的三个条件,我们发现合法性是对谁提出要求?是拥有权力的统治者还是民众。对是统治者,恰恰是统治者按照合法性的要求,努力建设一种让民众满意或者基本满意的政治状态,这样才能收获民众的自愿服从。          

         

         

         

   

关闭

上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梁栋: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下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马丽娟:公共管理学

快速导航 |  哈尔滨学院  

版权所有:哈尔滨学院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