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成果示范     政策文件     资源库     下载中心 
1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董春阳:《建筑摄影》

22/11/14 14:50:59  点击:[]

 

哈尔滨学院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名称:《建筑摄影》  

授课教师:董春阳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案例个数:3  


案例1: 第一章 建筑摄影概述  第二节 建筑知识简介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建筑摄影——建筑知识简介        

授课教师/职称        

董春阳/副教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2/54        

授课对象及人数        

摄影2019-2/18人        

教学方式        

þ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的基本概念,组成分类、造型特征以及哈尔滨市城市经典建筑的风格特点等。        

         

思政育人目标:        

1、将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融入到学生们的学习思维里;        

2、铭记中华民族祖先曾用建筑向世界展示输出的先进文化;        

3、鲁班精神与工匠精神;        

4、让学生理性思辨哈尔滨城市经典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感悟家国情怀,传承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案例教学        

内容        

1、建筑的概念。        

2、建筑的基本构成。        

3、建筑的造型风格。        

4、哈尔滨城市经典建筑的风格特点。        

思政要素        

切入点        

1、通过讲中国建筑的发展史及中式建筑建造的独特性来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通过讲中国隋唐等时期建筑的发展及向海外传播案例,来体现中华祖先曾向世界展示输出的先进文化;        

3、通过讲鲁班的事迹继而提炼挖掘“鲁班精神”与“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关系;        

4、通过研讨哈尔滨城市开埠的历史和经典建筑的由来与特点,让学生理性感悟哈尔滨城市经典建筑所承载的独特历史意义与家国情怀。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讨论教学         

三、案例实施  

一、实施过程:        

         

一、课程导入        

通过播放优秀建筑摄影图片的方式暖场导入教学:        

1.观看优秀的中外建筑摄影图片作品ppt;        

2.简述建筑的发展历史;        

3.分享感受,引发共鸣。        

                         

         

         

         

         

         

         

         

         

         

二、课程内容理论讲解分析        

1.整体感知“建筑知识”。        

建筑知识是学习建筑摄影的重要基础组成,要了解建筑知识的专业性、严谨性和系统性,掌握一定的建筑知识对辅助完成专业的建筑摄影工作有着重要的内在意义。摄影师要意识到在建筑摄影作品中既要完整表现建筑的形态外貌,也要根据自己对建筑的理解体会,努力传达建筑设计者所要表达的设计思想、审美取向及人文情怀等等内涵意义。        

2、课程问题        

(1)什么是“建筑”?        

建筑,狭义上是指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金属型材等材料建构的实体空间,一般是由基础、墙、顶、门、窗等结构单元组成。它们遮风避雨,可以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卫生的居住和使用空间场所,人在建筑内休息、工作、学习、娱乐、储藏物品或进行其他活动,包括住宅、办公楼宇、厂房、寺庙、桥梁等等;广义上来讲,景观、园林等也可以是建筑概念的一部分。        

                春秋时代的老子曾在《道德经》中说:“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有室之用”。(老子借助描述房屋建筑的结构与功用,阐释了“有”和“无”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是中国古代先哲对中华传统哲学思想和世界观的精妙论述.        

         

         

3、课程问题2:“建筑(狭义的房屋类建筑物)的基本构成”有什么?        

教师讲解:        

                1)基础;        

2)墙体和柱;        

3)屋顶;        

4)房屋地面;        

5)楼梯台阶;        

6)门窗;        

7)建筑附属的次要组成构件和配件。        

4、课程问题3:“建筑的造型风格”主要有哪些?        

1)中国古建筑的造型风格:中国的传统建筑以土木结构建筑为主,具有朴素淡雅的风格。按照结构需要巧妙地组合柱、梁、枋、檩、椽等木架结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清晰、有序和稳定的宗法社会结构。庭院是中国古人“天人合一”观念的载体,也体现了中国人既含蓄内向,又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中国古建筑运用平衡、和谐、对称、明暗轴线等设计手法,布局多为均衡式方向发展,不重高层建筑,至佛塔出现后高建筑才得以盛行,对建筑采取色彩、装饰与构件结合的方式美化,用雕梁画栋、楹联匾额等形式方法达到美观的效果。        

                                1) 秦汉建筑风格:秦汉时期可谓中国建筑的青年时期,建筑造型尺度巨大,形象突出;屋顶很大,曲线不显著,有了“反宇”。代表建筑及元素:秦陵、秦砖、汉瓦当、汉宫阙。        

                                        2) 隋唐建筑风格:隋唐是中国建筑的日趋成熟时期,建筑造型上屋顶曲线舒展开朗、出檐深远,鸱吻和叠瓦脊,斗拱、柱子、房梁等木构件突出,出现砖石塔建筑。强盛的隋唐王朝对东亚诸国的建筑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韩国庆尚北道的佛国寺俨然唐风,日本奈良时期的都城平城京都直接受到中国盛唐文化影响。代表建筑:隋代的安济桥(赵州桥)、大雁塔、唐代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        

                3) 明清建筑风格:明清到达了中国传统建筑最后一个高峰,建筑造型上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风格特点是比较严谨、工丽、清秀、典雅。民式建筑都是使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梁枋门窗大多数都是使用本色木面,显得十分雅致。代表建筑:北京故宫、北京四合院和江浙民居、颐和园与拙政园、明长城.        

         

                                鲁班精神与工匠精神鲁班,原名公输班,是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鲁国人。他在多年的土木建筑劳动中掌握了很多生产劳动的操作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为建造工艺作出了的巨大贡献。        

鲁班精神是一种的职业精神,它可概括为:勤奋传承规矩,刻苦钻研技术,巧妙创新工具。爱岗敬业态度,精益求精建筑,高效诚信服务。我们在学习实践以及未来的工作中要继续继承和发展这种伟大的工匠精神。        

         

2)西方古建筑的造型风格:西方的古建筑的材质主要是石头,追求的风格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西方的古建筑多以宗庙、城堡类型为主,向纵向高处发展。西方建筑设计更加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与统一,不着力与追求建筑的结构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例如西方建筑中的石柱与走廊,就像在表现抽象了的人体美。        

1)古希腊建筑风格(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斯林柱式);        

2)古罗马建筑风格(塔斯干柱式和混合柱式,柱式与拱券相结合,采用天然火山石制成的混凝土建造);        

3)拜占庭建筑风格(“圆穹窿顶”);        

4)哥特式建筑风格(尖塔高耸,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        

5)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平面布局上是十字式和集中式的融合,有“肋架”的大型穹顶)        

6)巴洛克建筑风格(富丽堂皇而又新奇欢畅,用贵重的材料精细的加工装饰,显示富有与高贵,炫耀财富)        

7)洛可可建筑风格(洛可可建筑是在巴洛克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室内装饰设计上多用自然题材作曲线,如卷涡、波状和浑圆体;色彩娇艳、光泽闪烁,象牙白和金黄是其流行色;经常使用玻璃镜、水晶灯强化效果。家具也偏于繁琐,细腻柔媚,过于矫揉造作。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        

8)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强调柱式必须恪守古典(古罗马)规范。它造型严谨,在总体布局、建筑平面与立面造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        

9)浪漫主义建筑风格(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0)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11)新艺术派(新艺术运动)建筑(手工艺文化的装饰特色,铁艺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运用曲线和曲面形成自己特有的富于动感的造型风格)        

3)现代及当代建筑的造型风格:建材多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风格简约和实用,是功能主义建筑和理性主义建筑。        

思政教学设计意图:        

                                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录和见证者,作为凝固了的文化艺术品,中西方建筑文化存在许多明显差异。中国传统建筑基于尊重自然,与邻为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精神,以“天人合一”,依据于传统的礼乐精神,伦理功能和群体意识极为明显,重视继承与发展。西方建筑强调逻辑,富于理性,在不断否定颠覆、打破变化、冒险突破。建筑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我们要以思辨的方式理解中西方建筑的审美观念和出世原则。        

三、小组拓展延伸讨论:        

问题1:哈尔滨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建筑?        

                问题2:哈尔滨有代表性的经典建筑都体现了哪些风格特点?        

哈尔滨开埠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与中国传统城市相比,它经历了与之风格不同的文化洗礼。百余年前,沙皇俄国进犯我国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修建中东铁路意在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作为由俄罗斯人主导规划建立的铁路中心城市哈尔滨,自然成为受俄罗斯影响最大的城市。百年间,不断涌入哈尔滨的欧洲栘民将不同种族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带到了这里,与哈尔滨的本土文化相融通,使哈尔滨成为最具有欧陆风情的现代化都市。哈尔滨在短短的百年里聚集了多种欧亚前沿的建筑风格,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定的折中融合,使其既具有异域风情又不失中国特色的艺术样貌。建筑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告白最直接的载体。        

我们在赏析哈尔滨这些经典建筑的同时,也要思考这些建筑景观所记述                 的国家、民族的屈辱与苦难,奋斗和坚韧。这座城市不只是由列强的工业文明与异族文化构建的冒险范本,更是千千万万闯关东的中国移民百姓以及满汉蒙等原住民用血泪筑立的家园,现在这里是伟大祖国在东北边疆最重要的核心枢纽城市。在感悟家乡独特的地域文化的同时,我们要秉持家国情怀,用自信的思想定力理性看待评价中西文化的交融对于哈尔滨城市历史发展的影响与促进意义。        

思政教学设计意图:        

小组讨论的教学设计,是为了结合身边的实例,进一步深化课程的学习意义,融入课程思政的育人点。一是让学生从理论概念学习中走出来,思考摄影师学习建筑知识的价值与意义,理解应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要有不断钻研的敬业精神,以及服务国家的意识。二是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让学生坚定秉持爱国之心,感悟家国情怀,传承家乡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了建筑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点和风格特点。分组拓展讨论,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建筑知识的专业学习意义与重要性的理解。对哈尔滨经典建筑的延伸探讨,则为后续要学习实践的建筑摄影拍摄技术的内容环节打下思想基础。        

         

         

         

四、课程回顾总结        

回顾本节讲授的“建筑知识简介”的学习目的、内容要点等理论知识。分析总结同学们通过理论学习与互动研讨等环节后内化吸收知识的学习效果。强调本课学习的重点组成与专业意义,凝练并润化本节课中蕴含的思政教育的深层意义。        

         

         

         

         

         

         

         

         

         

二、取得成效:        

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混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清晰把握思政育人方向,使学生在建立严谨认真的优良学风,理性思辨的学习态度的同时,加深了对爱岗敬业精神的理解,明确了的人生奋斗理想以及为国家、社会服务奉献的意识。让学生熔铸家国情怀,不忘国家历经的苦难,深化热爱家乡的情感,筑牢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三、教学反思:        

《建筑知识简介》作为《建筑摄影》课程概述部分重要组成单元,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建筑的基本概念、风格特点等内容。任课教师深入挖掘课程教学内容里的思政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融入思政元素,基本取得了较理想的思政教育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认为在今后的专业课思政教学中,在以下几方面还应加强改进:1、在优化教学结构的同时要进一步细化提炼思政元素,萃取精华,科学设计实施策略;2、加强混合教学模式中的思政资源拓展,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线上研学专业知识的时主动关注思政资源内容。3、进一步探索在应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时思政内容的嵌入方法。        

         

         

         

         

         

         

         

         

         

         

         

         

         

         

         

         

   

案例2: 第二章  建筑摄影的拍摄器材与使用 第二节  建筑摄影所使用拍摄器材的操作方法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建筑摄影——建筑摄影所使用拍摄器材的操作方法        

授课教师/职称        

董春阳/副教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1/54        

授课对象及人数        

摄影2019-2/18人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摄影所用拍摄相机器材的基本结构、组成分类以及操作方法技术等。        

         

思政育人目标:        

引导学生要明确摄影专业学习目标,以严谨细致的优良学风,科学规范的工作态度进行建筑摄影实践工作。要有对前辈优秀摄影师的学习意识,增强自身的从业信心,明晰自身所将承担的社会责任与职业特点。        

案例教学        

内容        

1、 专业技术移轴相机的结构与操作规范        

2、 沙姆定律的原理与应用        

3、 适用于建筑摄影的数码相机与移轴镜头的配合应用技巧        

思政要素        

切入点        

1、通过讲解专业技术移轴相机的结构,教导学生科学严谨的钻研态度对学好建筑摄影技术的重要性;        

2、讲解沙姆定律的原理与应用方法,引导学生要有向优秀专业摄影师的学习意识;        

3、通过讲解、示范相机与移轴镜头的配合应用技巧,教育学生专业、细致的工作方式是专业摄影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讨论教学         

三、案例实施  

一、实施过程:        

一、课程导入        

通过播放优秀建筑摄影拍摄场景过程资料(PPT)的方式导入教学:        

1.优秀的建筑摄影图片作品ppt;        

2建筑摄影拍摄场景过程资料        

思政教学设计意图:        

开篇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优秀摄影师的拍摄建筑摄影图片的活动, 让他们感受建筑摄影工作的过程、特及挑战性点,让学生对建筑摄影工作的专业性、严谨性产生重视,逐步的带领他们的思想到本节课的学习主线上来。        

二、课程内容理论讲解分析        

         

1.整体感知,初识“建筑摄影所使用拍摄器材的操作方法”        

建筑摄影所使用拍摄器材的操作方法,重点是要掌握专业技术移轴相机的操作规范、技巧,沙姆定律的原理与应用方法,以及适用于建筑摄影的数码相机与移轴相机的配合应用技巧。建筑摄影照片构图十分讲究,要求调焦精细清晰、用光适度合理,特别是摄影中的“透视失真”都应予以避免或利用专业照相器材的移轴技巧校正,其以便真实地把建筑的三维空间传递给读者,把建筑的设计精华传递给读者。        

         

2、课程问题1:专业照相器材的“移轴” 方法和技巧?        

教师讲解:        

一般在拍摄建物时,由于大多都是由下往上仰拍,所以在透视感的影响下,就很容易拍出下竞上窄的建物作品,不过透过专业照相器材的移轴技巧或移轴镜头的偏移功能的运用,就能轻松补正上述问题。其操作方式要在拍摄前先确认取景方向(直横幅)以及相机/三脚架的水平状态,接着再利用偏移功能调整上下位置,就能拍出笔直目不变形的建物作品一般拍摄使用广角、短焦距镜头透过移轴的偏移修正拍摄笔直旦不变形的建物照片。        

                                         

         

         

         

         

         

         

         

1)“移轴”,垂直或水平方向的光轴位移        

         

相对普通相机而言,使用大画幅相机或移轴镜头能调整透视,大画幅相机的镜头与安装胶片的后背能通过软性联接体(如皮腔)进行位移或扭转来改变影像的透视效果和清晰度范围。有了这项透视调整功能,摄影师在取景构图时就可以调整摄影镜头光轴与胶片平面中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在镜头的焦距能拍到完整建筑的前提下把建筑的顶部(地面拍摄)或底部(高处拍摄)按构图需要移到画面中合适的位置,而建筑的垂直线在照片中能始终保持垂直,从而避免了用普通相机仰视或俯瞰而形成垂直线倾斜的透视失真现象。        

                         

     

     

     

             

     

     

     

     

     

     

     

     

     

垂直方向的光轴位移(升降)矫正建筑透视变形    

                     

     

     

     

     

     

     

     

     

     

     

     

     

     

     

在拍摄有镜面的场景时,往往会在镜面中映入相机和人物,如果将前组左右移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或者组合接片以摄取更大范围景别的建筑场景的外貌。    

     

             

     

     

     

     

     

     

     

     

     

     

     

     

             

     

     

     

     

     

     

     

       

       

 

     

平方向的光轴位移改变建筑景物的透视状态    

     

                                     

     

     

     

     

     

     

     

     

     

     

     

     

     

     

横向组合接片扩大建筑景别范围    

     

     

     

3、课程问题2:专业移轴照相器材的“沙姆定律”( 沙姆佛鲁格(Scheimflug)定律)的原理与应用?    

教师讲解:    

沙姆佛鲁格(Scheimflug)定律是由奥地利陆军上尉西多尔·沙姆佛鲁格(简称沙姆1865~1911)提出的,它的理论源于航空拍摄陆地勘察照片的操作沙姆佛鲁格用固定在飞“透视绘图仪”相机进行航空拍摄地面照片时发现用技术可以有效校正照片的清晰范围(景深沙姆佛鲁格这样叙述这个定律:当被摄体主平面、镜头板平面、胶片平面被调至三个平面的延长面相交于一线时,被摄体主平面上的任何一点都能在底片上结成清晰的影像,再加上适当地缩小光圈就可获得极限景深。    

在建筑摄影中使用沙姆佛鲁格定律的实际意义在于无论使用多大光圈,影像均可获得全面清晰,这对于因控制快门时间而不得不采用大光圈时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但沙依姆弗勒定律只适用于被摄体的一个面在影像上得到全面清晰,不管这个平面是垂直的还是水平的,或者是倾斜方向的,而对于要同时提高被摄体多个面的影像清晰度,则还需要缩小光圈来加以配合。反之,利用反沙依姆弗勒定律则可以使处在同一平面的被摄体一部分实、一部分虚,这只有使用了透视调整相机并应用反沙依姆弗勒定律才能出现这种效果。    

             

     

     

     

     

     

     

     

     

     

             

     

     

     

     

     

     

     

     

沙姆佛鲁格(Scheimflug)定律    

     

                             

     

     

     

     

     

     

     

     

     

     

     

     

     

     

     

     

     

运用沙姆佛鲁格定律的全景深效果   反向运用沙姆佛鲁格定律的浅景深效果    

                             

     

     

     

     

     

     

     

     

     

     

     

     

     

     

     

     

     

4、课程问题3:适用于建筑摄影的数码相机与移轴镜头的配合应用技巧    

     

教师讲解:    

移轴镜头(透视调整镜头)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移轴(透视调整)相机类似,但这种透视调整是在镜头的内部进行,即透视调整前镜头光学系统的主光轴与画面的中心同轴(此时视作普通镜头),当摄影师按构图需要进行移动调整时就变成不同轴(即透视调整),把这种可透视调整的镜头安装在普通相机上就成了一台简易但十分有效的“透视调整相机”。    

透视调整相机的特点是可以在一群不同焦距的镜头中挑选合适的镜头安装在可透视调整的机身上,实现对影像透视效果和清晰度范围的全面控制;移轴镜头(透视调整镜头)的特点就是可以把它安装在普通的相机机身上,实现与其它普通镜头共享统一的机身。    

             

     

     

     

     

     

     

     

     

     

移轴镜头的功能分别为:改变成像圈撷取范围的Shift”和改变景深的“Tilt”。这里主要讲解如何利用Shift功能于拍摄建筑与风景上。    

Shift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光线进入镜头后所形成的是一个圆形的影像,称之为成像圈,我们平常所见的长方形照片,就撷取自这个成像圈。Shift 功能的原理,就是让撷取范围在成像圈上作平面移动,在不改变相机位置和视角的情况下,改变从成像圈所撷取出来的影像。一般的移轴镜头只提供一个轴的移动方向,并透过转动镜头而改变可移动的方向。转动黄圈按钮可以控制镜头平移的松紧;按下红圈按钮可以转动镜头,改变镜头平移的轴校正建筑变形。    

             

     

     

     

     

     

     

 
           

 

     

移轴镜头的Shift功能:校正建筑变形    

     

为保证清晰度拍摄建筑时应使用三脚架    

由于需要使用大画幅相机且经常运用小光圈(长快门时间)来提高影像清晰度的专业建筑摄影,我们不宜采用手持拍摄的方式,而防止相机震动的最有效措施是将相机固定在稳固的三脚架上、(如果是单反相机最好是启用反光板预升功能)用快门线触发相机拍摄。        

 

     

小结:    

建筑摄影,是一种专业性的拍摄工作,它要求摄影师要以严谨的从业态度对待自己的任务。对建筑摄影所要掌握、运用的大画幅技术相机移轴操作、沙姆定律技术还有移轴镜头使用方法,要原理理解透彻,操作准确规范,技巧使用熟练,以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追求专业的照片标准和高品质的质量要求。    

     

三、实践练习    

1. 分组进行大画幅技术相机移轴操作练习;    

2、沙姆定律技术实践练习;    

3、数码相机结合移轴镜头的使用练习。    

     

四、课程回顾总结    

回顾本节讲授的“建筑摄影所使用拍摄器材的操作方法”的学习目标、内容要点,分析总结同学们理论学习、互动研讨以及实践练习等环节的学习效果。确认本课学习的重点组成与专业意义,强调本节专业课的思政德育意义。    

思政教学设计意图:    

     

五、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练掌握大画幅技术相机移轴操作、沙姆定律技术以及数码相机与移轴镜头的配合使用方法。    

     

     

     

二、取得成效:    

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混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强化思政育人点,使学生理解学好专业建筑摄影是需要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规范的工作理念,刻苦钻研的职业精神及不断向他人虚心学习的习惯,此外还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以及为社会服务奉献的意识。    

     

     

三、教学反思:    

《建筑摄影所使用拍摄器材的操作方法》作为《建筑摄影》课程重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单元,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拍摄建筑所需专业技术照相器材的基本结构原理、操作方法等内容。任课教师努力挖掘课程教学内容里的思政元素,逐步沁入思政理念,取得了相应的思政教学效果。    

我们认为在今后的专业课思政教学中,在以下几方面还应加强改进:1、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要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的科学策划、教学方式的组织设计和教学节奏的控制方法。在备课、讲课的过程中保持着高度的思政教育自觉意识,引导学生将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形成的良好的行为规范、意志品质及道德理念转化为自己内在的德行标准,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水准,锻造自己积极有力的素质与能力。2、建筑摄影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专业摄影师,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接受度为检验标准,因此在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上教师还要进一步挖掘探索更加丰富、细致贴切的方式方法。加强混合教学模式中思政资源的拓展,鼓励学生主动在进行课外线上研学专业知识时关注思政资源内容。    

     

     

 

 

 

案例3: 第三章 建筑摄影的拍摄方法与技  第一节 室外建筑的拍摄技巧(1)建筑摄影拍摄方案的策划准备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建筑摄影——建筑摄影拍摄方案的策划准备        

授课教师/职称        

董春阳/副教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1/54        

授课对象及人数        

摄影2019-2/18人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策划建筑摄影拍摄项目的基本过程、准备内容以及如何策划准备拍摄哈尔滨市城市经典建筑项目等学新内容。        

         

思政育人目标:        

1、将严谨认真的学风,理性规范的工作态度,敬业负责的从业意识筑牢在学生们的专业学习理念里;        

2、让学生铭记历史、不忘国家历经的苦难,树立家国情怀,要深化热爱家乡的情感,理性思辨哈尔滨独特的地域建筑文化。        

案例教学        

内容        

1、建筑摄影拍摄方案的策划准备。        

2、建筑摄影拍摄方案的策划设计方法。        

思政要素        

切入点        

1、通过讲解建筑摄影拍摄方案的策划设计方法,教育学生设计专业规范的工作计划和科学理性的安排操作流程的重要性;        

2、通过讲解研讨如何策划准备哈尔滨市城市经典建筑拍摄项目,让学生理性认识评价哈尔滨经典建筑背后所蕴含的家国历史、文化熔铸以及对于这个城市成长的影响与促进。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讨论教学         

三、案例实施  

一、实施过程:        

         

一、课程导入        

通过播放优秀建筑摄影图片的方式暖场导入教学:        

1.观看优秀的哈尔滨建筑摄影图片作品ppt;        

2.简述哈尔滨建筑的发展历史;        

3.分享感受,引发共鸣        

建筑摄影是用专业摄影技术展示建筑环境空间、外形结构以及标志性特征的专题摄影,通过建筑摄影作品可以向受众传达建筑本身所蕴含的美学意蕴与人文信息。优秀的建筑摄影作品不仅仅是被用作观赏的照片,也是人们在学习交流专业建筑知识、传播社会文化信息和商业资讯上有着广泛应用价值及参考意义的图像载体。建筑摄影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主题拍摄项目,它在拍摄前的准备方面有一定的专业要求。        

         

思政教学设计意图:        

课程从引导学生观摩优秀的哈尔滨建筑摄影图片开始, 让他们感受建筑之美、专业摄影之美,引发学生对视觉美的共鸣和人文情怀的思考,由浅入深逐步的代入到本节学习的主线中来。对哈尔滨建筑的熟悉性感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继而让家国情怀的育人主题潜移默化地融入他们的专业课学习之中。        

         

二、课程内容理论讲解分析        

         

1.整体感知,初识“建筑摄影拍摄方案的策划准备”        

以建筑摄影拍摄的策划准备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建筑摄影拍摄前准备的重要性、严谨性和专业性,掌握建筑摄影拍摄方案的主题策划、表达设计、器材准备等内容要点。要使他们意识到在主题策划中既要包含专业系统拍摄完成建筑样貌的内容,也要努力传达建筑所承载的家国历史、审美特色、人文内涵与思想情怀。        

         

2、课程问题1:怎么理解策划”与摄影拍摄的策划        

教师讲解:        

“策划”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策”最主要的意思是指计谋、谋略,“划”指设计,筹划、谋划。它是指个人或社会组织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判可能发生的结果,遵循一定的方法或者规则制订有效的行动计划。        

专业的建筑摄影,是一种目标性很强的拍摄项目,它对照片的拍摄质量是有很高的评价标准和品质要求。建筑摄影拍摄方案的策划准备,是摄影师为了实现高标准的拍摄效果,根据拍摄主题全面了解建筑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高效的操作流程,准备任务所需的器材工具,选取合适的拍摄时间、地点,组织召集参与拍摄工作的人员,以及确定所拍照片的最终效果等,这是一个专业严谨的设计筹划过程。        

     

     

3、课程问题2:“建筑摄影拍摄方案的策划准备”的基本组成有什么?    

     

教师讲解:    

1)明确对目标建筑的拍摄主题。    

2)所拍建筑的资料信息。    

3)预估拍摄的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对完成计划的影响。    

4)准备适合拍摄建筑的器材工具。    

5)与委托方沟通协调整理现场。    

6)设计科学高效的工作流程。    

7)确定要完成的建筑摄影照片的效果要求。    

小结:在建筑摄影拍摄方案的策划准备过程中,科学的统筹方法、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细致的设计理念都是构成前期策划设计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    

思政教学设计意图:    

2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预设的目标学习通道中跟随教师的讲授教学节奏,逐步理解“策划”在专业建筑摄影工作整体流程中重要的前置意义,使学生掌握“建筑摄影拍摄方案的策划准备”的基本结构组成这个本课学习的重点。    

       

 

     

2. 小组拓展延伸讨论:    

小组讨论问题1:专业的摄影师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教师讲解:(专业技能、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实践经验、掌控能力、创新思维、敬业态度、钻研精神、诚信素养、敏锐的洞察力等)    

小组讨论问题2:哈尔滨的经典城市建筑都承载了哪些地域特色文化?    

教师讲解:(独特的欧陆风情文化、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样本、红色抗争精神的历史见证、新时代复兴发展的形象写照等)    

思政教学设计意图:    

2个小组讨论的教学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延展课程的学习意义,融入课程思政的育人点。一是让学生从书本学习中走出来,拓展思考全面的专业素养对于摄影师的重要人生价值和成长意义,理解专业摄影师要具备的技术、思想、品味、信念等重要职业素质,同时要有追求完美、不断钻研的敬业精神,以及为社会服务奉献的意识。二是让学生坚定秉持爱国之心,感悟家国情怀,传承家乡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用文化自信的思想定力理性看待评价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对于哈尔滨城市发展历史的影响与促进。    

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了建筑摄影拍摄方案的策划准备的基本组成要点和设计思路。分组拓展讨论,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策划设计建筑摄影拍摄方案的专业意义与重要性的理解。对哈尔滨地域特色文化的延伸探讨,则为后续要实践练习的策划主题内容打下思想底蕴基础。    

     

     

三、实践练习    

1. 分组进行策划设计不同目标建筑的摄影拍摄方案初稿    

以《哈尔滨经典城市建筑****的拍摄策划方案》为题,分组(6人组成一组)快速进行策划设计一个建筑摄影的拍摄方案初稿,并进行简要的陈述说明。要求策划方案拍摄主题明确、内容完整,结构清晰、流程设计科学合理、有一定的文化思想内涵。     

2. 分组陈述汇报策划设计的建筑摄影拍摄方案初稿    

教师点评:    

通过对各组同学所做策划方案初稿问题的梳理,指出问题存在的主要规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观学习热情,提出合理可行的修改建议,引导学生在主题设计思路和表现形式上要积极靠拢国家倡导的主旋律大方向。    

     

四、课程回顾总结    

回顾本节讲授的“建筑摄影拍摄方案的策划准备”的学习目标、内容要点等理论知识。总结分析同学们通过主题延展、互动研讨以及练习实践等环节理解吸收知识的学习效果。强调本课学习的重点组成与专业意义,凝练并润化本节课中隐含的深层思政教育意义。    

思政教学设计意图:    

课程总结呼应开头,进一步强化思政育人点:严谨认真的优良的学风,规范细致的工作态度,不断钻研的敬业精神,树立明确的人生奋斗理想以及为社会服务奉献的意识。激励学生树立家国情怀,不忘国家历经的苦难历史,深化热爱家乡的情感,筑牢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信仰,引导青年大学生用不畏惧困难的顽强民族精神去充实、书写新时代中国人文精神,为共同的未来梦想做出努力。    

     

 

     

     

     

     

     

     

五、布置作业    

1.以《哈尔滨经典城市建筑****的拍摄策划方案》为题,分组(2人组成一组)策划设计完成一个主题建筑摄影拍摄方案。    

     

2.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线上或线下相关的主题建筑摄影作品展览。    

     

拍摄策划方案    

             

     

     

     

     

     

     

     

     

     

     

     

     

     

     

     

     

     

     

     

     

     

     

     

     

     

     

     

     

     

     

     

二、取得成效:    

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混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专业学风、思想态度、敬业精神、以及理性思维等方面有了较好的收获。对特定拍摄项目案例的学习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家国情怀的深刻意义,不但要勿忘曾经的苦难、更要奋力拼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信念。    

     

     

     

     

三、教学反思:    

建筑摄影拍摄方案的策划准备》作为《建筑摄影——室外建筑的拍摄技》学习章节中重要组成单元,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建筑摄影拍摄前必要的准备工作流程、环节要点及内容组成等知识。任课教师在讲解、分析课程教学内容重点的同时适当的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将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与内在思想品质培育有机的转化结合,取得了预期的思政教育效果。    

在今后的建筑摄影专业课思政教学中,我们认为在以下几方面还应加强改进:1、教师在思想上要站位高远,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站位立场,在摄影专业课教学中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示要求去设计、组织、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使摄影专业课成为有效践行中国大学教育意识形态的有效途径;2、建筑摄影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上要充分投入、精益求精,明确每一段教学章节的思政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意图,思政教学资源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中外交融,更加丰富、细致,更具有贴近性。拓展思政教育视野,遴选更多中外经典摄影艺术作品、优秀的摄影家的事迹进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吸收其中贮存的优秀道德思想、价值观念,使学生尽快在心理上接受、思想上认同,努力达到润化于心的思政育人效果3、充分探索利于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思政教学形式,避免出现呆板、枯燥的思政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在充分发挥讲解、示范、视频观摩、问题研讨等传统教学形式优势的同时,教师也要大胆尝试实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反转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做到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其在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与知识技能、学业水准等方面得到多重的提升。    

     

     

     

 

 

   

关闭

上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邱明:庭院设计 下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王伟:建筑设计基础

快速导航 |  哈尔滨学院  

版权所有:哈尔滨学院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