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成果示范     政策文件     资源库     下载中心 
1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张媛: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22/11/14 14:54:58  点击:[]

 

哈尔滨学院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名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授课教师:张媛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案例个数:2  


案例2:东北音乐文化之旅——民歌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东北音乐文化之旅——民歌        

授课教师/职称        

张媛/讲师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2/32        

授课对象及人数        

音乐学专业2020-1、2  41人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þ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1.认知东北民间音乐的文化背景以及基本特征;        

2.能够听辨并演唱东北民歌代表作品;        

3.通过学习东北抗联歌曲,了解东北抗联的历史文化及精神内涵。        

         

思政育人目标:        

1.建立民族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2.探究东北抗联历史,了解国情、党情、民情;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案例教学        

内容        

1. 东北民间音乐的文化背景与地域性特征;        

2. 东北民歌的音乐本体特点与风格特点;        

3. 东北民歌代表作品《摇篮曲》、《瞧情郎》、《正对花》鉴赏;        

4. 东北抗联歌曲《露营之歌》、《东北抗联》鉴赏;        

5. 东北抗联文化的时代精神。        

思政要素        

切入点        

1. 通过对东北民间音乐文化背景、多元化特征的介绍,让学生        

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建立民族文化自信;        

2. 鉴赏作品的同时,融入模唱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传承音乐文        

化的能力;        

3. 学习东北抗联歌曲,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弘扬抗联文化的时        

代精神。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  以歌曲作品为案例进行分析。        

演示教学:  教师示范演唱,在教学中更加立体化的呈现作品。        

混合式教学:讲授结合超星学习通课堂小测、课下资料学习及提交作业等环节。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本节课程采用BOPPPS——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有效教学模式。        

                         

         

1. 导入:(3分钟)        

         

(1)展示两幅图片(冰天雪地、东北秧歌),让学生判断图片所展示的地域。根据图片中的冰雪环境和学生可以猜出是东北地区。        

2)提问:让学生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东北人的性格,激发学生对本节课        

程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目标:(2分钟)        

         

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课程进行中能够根据目标有针对性的思考、分析与记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 前测:(5分钟)        

播放三首民歌,请同学听辨哪首是东北民歌?并说出原因。        

通过前测,学生自主性提出东北民间音乐的特点,对本节课成的主要内容产生了思考。教师联系导入部分图片的内容,提出自然、社会环境、语言等方面因素对音乐地域性特征的影响,一个国家、民族的音乐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语言环境有密切关系。        

         

4. 参与式学习:(70分钟)        

(1)东北民歌(40分钟)        

民歌的界定        

教师提出问题民歌的定义是什么?——学生思考——教师讲解        

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体裁)        

东北民歌的特点        

音乐特点《摇篮曲》        

风格特点《瞧情郎》        

唱词特点《反对花》        

    教师通过视频欣赏和范唱诠释音乐作品,教唱《瞧情郎》,实践训练。        

         

(2)东北抗联歌曲(30分钟)        

 东北抗联历史背景        

 东北抗联英雄事迹        

 抗联歌曲《露营之歌》、《东北抗联》        

         

    总结抗联精神: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仆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怕牺牲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        

         

5. 后测:(5分钟)        

(1)听辨东北民歌        

(2)思考: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抗联精神给你的启示。        

         

6.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东北民歌的艺术特征,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意义,延伸至当前的国家形势,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击新冠病毒疫情,鼓励学生面对特殊时期的学习生活发扬抗联精神,勇赴国难、勇敢顽强、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给予学生亲切的人文关怀,传递学校、老师对他们的惦念和关爱,播放由我院教师在抗疫期间创作的歌曲《孩子,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二、取得成效        

         

1.立足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通过本节课,学生顺利的完成了计划实施的课程教学目标,知识掌握程度良好。有效达成思政育人目标,通过对东北音乐文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建立了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坚定了民族文化自信。        

         

2. 结合理论实践提升文化传承能力        

通过欣赏与学唱,学生从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到对音乐作品的掌握,能够对作品演唱并熟记于心,具有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能力;        

         

3. 借助音乐作品弘扬中国革命精神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将东北抗联音乐融入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抗联歌曲,了解东北抗联历史及抗联精神,对国情、党情、民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4. 融入人文关怀培育立德树人根本        

结合当前全国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现实局面,给学生欣赏本院教师创作的原创歌曲《孩子,你是我最牵挂的人》,表达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将抗联精神的主旨植根到学生思想深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三、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师范专业的特点,可融入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如翻转课堂,让学生通过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授课讲解,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有效提升其今后就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2.丰富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使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融合更加生动自然、环环相扣。        

         

3.课程思政内容映射点与课程知识点结合有一定的贴合度,仍需进一步挖掘二者之间基于共同教育目标导向的契合点。        

         

   

关闭

上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张媛: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下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邱明:庭院设计

快速导航 |  哈尔滨学院  

版权所有:哈尔滨学院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