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本节课程采用BOPPPS——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有效教学模式。
1. 导入:(3分钟)
(1)展示图片(二人转表演),让学生判断图片上展现的是什么表演。
(2)提问:二人转,几个人转?学生回答两个人,设悬念,暂时不予解
答 答,通过本节课程学习可以揭晓答案,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学 习兴趣。
2. 学习目标:(2分钟)
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课程进行中能够根据目标有针对性的思考、分析与记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 前测:(5分钟)
播放二人转唱段片段,请同学总结二人转的音乐与表演风格特点。
通过前测,学生自主性提出二人转的一些特点,对本节课成的主要内容产生了思考。教师提出自然、社会环境、语言等方面因素对音乐地域性特征的影响,一个国家、民族的音乐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语言环境有密切关系。
4. 参与式学习:(70分钟)
(1)二人转的发展背景(10分钟)
(2)二人转的艺术特征(50分钟)
音乐——唱腔、曲牌(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唱)
通过欣赏二人转代表性唱段,教师示范,学生学唱,体验二人转的唱腔与音乐风格,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表演形式——单、双、群、戏(教师讲解+视频欣赏)
提出思政结合点:演员与观众的互动——群众基础的重要性
表现手法——唱、说、做、舞、绝(视频欣赏+学生讨论发言)
提出思政结合点:多元化表现手法——尚和合、求大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3)代表人物及曲目(10分钟)
5. 后测:(5分钟)
(1)东北二人转的特点有哪些?俗文化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2)思考:如何理解二人转的表演中演员与观众的互动?分析走唱类的
表演形式受大众欢迎的原因。
6.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东北二人转的表演形式、表现手法;课程思政结合点。
二、取得成效
1.立足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通过本节课,学生顺利的完成了计划实施的课程教学目标,知识掌握程度良好。有效达成思政育人目标,通过对东北音乐文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建立了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坚定了民族文化自信。
2. 结合理论实践提升文化传承能力
通过欣赏与学唱,学生从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到对音乐作品的掌握,能够对作品演唱并熟记于心,具有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能力;
3. 借助音乐作品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
三、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师范专业的特点,可融入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如翻转课堂,让学生通过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授课讲解,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有效提升其今后就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2.丰富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使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融合更加生动自然、环环相扣。
3.课程思政内容映射点与课程知识点结合有一定的贴合度,仍需进一步挖掘二者之间基于共同教育目标导向的契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