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成果示范     政策文件     资源库     下载中心 
1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赵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22/11/14 14:57:26  点击:[]

 

哈尔滨学院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名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授课教师:赵薇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案例个数:3  


案例1:劳动号子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授课教师/职称        

赵薇/教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程)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2/32        

授课对象及人数        

音乐学2020-41人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þ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掌握劳动号子的界定、分类、基本特征和社会价值        

         

思政育人目标:通过学习劳动号子,培养学生树立改革创新、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树立爱劳动、艰苦奋斗、勇于战胜困难,拼搏向上的时代精神。        

案例教学        

内容        

  劳动号子一般是由一人领唱,众人帮和、近乎呼喊似的歌曲,旋律简练,节奏强烈,富于韵味和诵性。基本功能:实用性与表现性,实用性是通过唱号子能让众人在行动中协调,节奏统一众志成城,乐而忘疲,统一劳动节奏,消除劳动疲劳;表现性反映劳动者的意愿、力量和审美情趣,《川江船夫号子》《走绛州》《催咚催》等。        

思政要素        

切入点        

通过劳动号子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改革创新、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树立爱劳动、艰苦奋斗、勇于战胜困难,拼搏向上的时代精神。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混合式教学。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民歌体裁之一劳动号子,就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合,领唱者就是劳动的指挥者。在艰苦的集体劳动中,不允许个人的犹豫和畏缩,只有坚毅、勇敢、齐心合力,才能战胜困难,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表现出他们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例如,搬运号子《哈腰挂》,就是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工程号子中的《打硪号子》,硪是砸地基或打桩子,表现出领唱者不仅在组织劳动,而且时刻注意着各位劳动者的情绪,时而热情鼓动,时而善意打趣,调动劳动者情绪,协作性较强;在船渔号子中,由于船务劳动内容多样,江上、海上的水路和气候情况多变,为配合这些复杂情况而歌唱的称为船渔号子,《川江船夫号子》这首歌中就可以体会到当时的激烈和悲壮,他们在惊涛骇浪中凝聚群体的力量,以生命与风暴搏斗的呐喊,在死神的威胁面前决不屈服的抗争。        

         

二、取得成效        

  通过“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通过视频资料学习,让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劳动号子具有口头性和集体性,凝结着劳动人民集体智慧,自发的口头创作,自然生产条件、地理气候、社会变迁、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性格气质的差异,音乐充分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具有人民性,对劳动的歌颂,音乐表现出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        

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体会在过去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感受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掌握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        

         

         

三、教学反思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打破教师“教学为中心”,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得理念,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在理论层面掌握了劳动号子的种类及特点,通过探究式、虚拟实境和群组学习法,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根据本次课程“劳动号子”的内容,学生分组讨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产生熟悉感、亲切感,同时感受集体协作的重要性。        

2、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学生自创劳动场景,体会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例如抬钢琴、清雪、播种情景的、拖拽重物等等。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集合体,从多方面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        

         

3、 需要改进的问题:适当增加学习效果评价“以评价引领学习,促进学习”的效果,鼓励他们参与音乐实践学习,这样才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根植在中国人内心,影响着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关闭

上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吕爽:中小学歌曲弹唱 下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张媛: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快速导航 |  哈尔滨学院  

版权所有:哈尔滨学院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