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过程
1.导入环节
问题式导入(时间分配 15 分钟)
分享网友观点:人为什么要旅游?——新人类旅游动机理论
网友 zxw716m7i说:我们没有勇气离开,也没有勇气留下,所以选择不断地旅行。我们对生活万分疲惫,于是周密地谋划着每一次出行,然后拖着更加疲惫的身体回到原来的生活。有可能是为了逃离,有可能是迎接,有时候我们只是想看风景,有的时候是为了和想要的人在一起,还有时只是为了在路上。我们怀着五花八门的企图在这条路上走着,任何一阵微风都有可能改变我们的方向。
并抛出自由探讨:为什么去西藏?
基于该环节得出相关结论或关键词,总结同学们高频提出的旅游动机关联词,为后续理论环节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环节
(时间分配 30 分钟)
首先回顾总结第 1 章旅游活动对社会文化产生的积极消极影响做总结,主要通过关键词、设问式引导学生反思,导入问题:游客在目的地选择过程中,
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的展开讨论(互动环节)。
然后进入第 2 章学习,通过关键词需求 、动机、影响因素、旅游消费过程三阶段、 阶段行为特征、需求特征、需求规律、需求预测、 产品开发、服务管理,以应用型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第 2 章的职业岗位配置、工作职责要求、工作能力要求,接着通过导入问题游客在目的地选择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为后面的理论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从旅游者身份识别、旅游动机分类及影响因素、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理论模块做好梳理和关键词阐释。在此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联想能力。
请前往学习通完成章节测验随堂作业1
针对学生层次差异,提出高阶性问题,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基于本章旅游动机分类结论的四位学者的观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或进一步提出什么问题?
3.分组任务(PBL)
(时间分配 25 分钟)
各组任选以下任务,尝试剖析目标群体旅游需求特征,并基于此为其推荐一
旅游目的地,同时说明推荐原因。
任务 1:完成 PLOG 游客心理类型的旅游产品推荐
任务 2:选择大学生群体、热恋中的男女朋友、甜蜜的新婚夫妇、子女在 5-
12 岁的三口之家、老年夫妇(退伍军人)中任一群体。
各组完成推荐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推荐不同的旅
游目的地,引出旅游动机类型、旅游者身份识别的因子、旅游需求影响因素
理论。为第 5 周旅游需求测量实践项目做好理论准备。
外部环境因素:PEST
个人因素:个人客观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
(1)个人客观因素是指人口统计学特征
(2)个人主观因素可参考荣格人类心理类型说、普洛格游客心理类型模式
【PLOG游客心理类型】
自向型:思想谨慎、多忧多虑、不爱冒险;
异向型:思想开朗、兴趣广泛而多边;
中间型:综合上述两个极端类型的综合性心理特征
请前往学习通完成章节测验随堂作业2
请前往小组任务,完成PLOG游客心理类型的旅游产品推荐。
4.思政素材:文明旅游从我做起
准备环节:前往学习通平台完成指定文明旅游课程思政素材学习,初步研讨
各组应用环节的立意方向(20 分钟)
应用环节:各组按步骤要求完成任务
步骤 1:确定文明旅游行为宣传范畴与宣传对象
步骤 2:各组设计创意体验方式或宣传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示范预演
步骤 3:依据目标性、创意性、体验性遴选优秀方案,择时于学校商业区推
广至更多的同学
5.课后拓展环节
【观点探索】请阅读微信推文后参与学习通平台发布的主题讨论帖
旅游动机,变与不变之间
旅游动机的不变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与普遍性,是作为社会性人的客观反映与主观必然……
旅游动机的变是社会发展引致技术进步而增加可选择面……
二、取得成效
通过学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使学生认识到旅游可以获得尊重和爱的需要;分析旅游产生的条件可以驱使学生产生旅游动机,为实现旅游愿望而努力学习、拼搏进取。搜集各地区发布的“旅游红黑榜”、中国出境游客不文明旅游现象等相关热点事件,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增强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如何使中国的游客成为中国形象的体现者、中国故事的传播者和中国文明的代言人。
三、教学反思
课程思政效果的检验是实施过程中比较困惑的问题,如何选择典型案例,以何种方式和手段渗透,值得教师不断探索、挖掘和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