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成果示范     政策文件     资源库     下载中心 
1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刘宁:语言学概论

22/11/14 15:35:01  点击:[]

 

哈尔滨学院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授课教师:刘宁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案例个数:3  


案例1:方言配音大赛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语言学概论        

授课教师/职称        

刘宁/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2/64        

授课对象及人数        

汉语国际教育2020-1、2/97人        

教学方式        

þ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认识方言的多样性,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思政育人目标:1.通过配音秀的展示,使同学们热爱语言,激发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2.认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培养学生正视方言的意义,避免“方言歧视”。3.激励学生大胆展现自己,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案例教学        

内容        

鼓励学生对丰富多彩的方言进行配音,激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方言的感情与热爱,明确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思政要素        

切入点        

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为演讲内容,能更深入了解“推广普通话并不是消灭方言”,而是消除人们交际中的隔阂,提倡语言生活的主体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教学策略        

①翻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喜爱和对所学专业的探究精神。        

②讨论教学。和学生一起探讨关于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用更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①比赛流程设计。设计合理的比赛流程,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        

②比赛过程。利用大教室作为比赛场地,邀请专业老师作为评委,邀请学生作为主持。比赛分组进行,让更多的学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参与本次比赛。        

③比赛结束。邀请了专业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为学生颁发奖状和奖品,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        

         

二、取得成效        

① 全员参与。两个班97名学生全员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② 认识方言。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自己的家乡方言,通过方言更好地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同时感受我国方言的多样性,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③ 自我展示。本次活动很好地激励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勇气,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反思        

         

1.鼓励更多的学生站上讲台。本次活动中,第一组的表演是全员参与,为今后进行活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将来,我会为学生营造更多展现自我的平台,鼓励更多的学生从“幕后”走到“台前”。        

2.内容和环节要更准确、更细致。        

3.准备更加充分。本次活动的准备时间比较短,有些细节还存在一些不足。        

         

         

                                 

         

         

         

                               

         

         

   

   

   

   

   

案例2:图书馆里找名家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语言学概论        

授课教师/职称        

刘宁/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4/64        

授课对象及人数        

对外2020-1、2/97人        

教学方式        

þ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在学生刚接触语言学概论这门新课程时,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思政育人目标: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生自主了解语言学名家和语言学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名家的成就和中国古往今来对语言学的杰出研究。②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学生通过了解名家和名家故事,从而产生见贤思齐的动力。③专业价值感的培养。学生通过名家的研究,可以了解到自己专业对社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认识到专业的价值。        

案例教学        

内容        

学生自行分组,学生小组自主选择研究对象。学生小组通过名家简介、名家故事、名家研究等方面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并制作成PPT。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发言和探讨,教师进行点评。        

思政要素        

切入点        

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生通过对中国名家资料的了解,认识中国的语言学界对语言学这门学科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②鼓励学生立大志。学生通过了解名家背景和名家资料会产生见贤思齐的动力,立下远大目标,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③培养学生的信心。通过翻转课堂,学生有机会站在讲台上进行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能力。        

教学策略        

①翻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喜爱和对所学专业的探究精神。        

②讨论教学。和学生一起探讨名家故事和名家在语言学上的相关研究,用更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①活动号召。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历年来学长学姐在这个活动中做出的优秀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②活动策划。学生通过学习通和邮箱上传作业,教师进行整理。活动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参与本次活动。        

③活动展示。根据学号的先后,学生小组依次进行展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二、取得成效        

         

①全员参与。两个班的学生全员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②了解语言学和语言学家。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了解了语言学的概念和语言学中的杰出人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自我展示。本次活动很好地激励了学生展示自我,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反思        

         

①鼓励更多的学生站上讲台。本次活动中,每一个学生小组都是采用选派代表的方式进行展示。将来,我会为学生营造更多展现自我的平台,鼓励更多的学生从“幕后”走到“台前”。        

         

②可以采用更多多媒体方式进行活动。除了PPT汇报之外,将来,我也会尝试采用由学生录制介绍视频,同学们进行线上投票的方式,进行类似的活动。更多样的活动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③可以采用更加多样的活动环节。在未来的类似活动中,我会增加学生提问的环节,鼓励大家进行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行成于思小组)        

         

         

                         

(小组作业)        

         

   

   

   

案例3: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语言学概论        

授课教师/职称        

刘宁/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4/64        

授课对象及人数        

对外2020-1、2/97人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þ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纠正学生错误发音,教导学生讲好普通话,让学生顺利通过普通话测试(成绩都在二级甲等以上)。        

         

思政育人目标: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俗话说:“讲好普通话,做好中国人。”教导学生讲好普通话不仅仅是专业要求,更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要求。②鼓励学生挑战自我。鼓励学生朗诵普通话测试所要求的的文章,教师指出其中的问题,鼓励学生不断改错,不断尝试。③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学生小组分配小组任务,每一名同学都上传自己的朗诵片段。团队分工协作,将音频录制好,剪辑好,形成完整的作品。        

案例教学        

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普通话的发音方法以及讲述普通话测试的内容。此外,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朗诵文章片段,教师进行点评。课后还有相应的小组活动,学生成十个学生小组,每一个小组朗诵两篇普通话测试的文章,以音频形式上传。        

思政要素        

切入点        

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讲好普通话,做好中国人。”在教育学生讲好普通话的同时,与他们探讨普通话的意义以及普通话于中国的作用。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学生在录制音频时,需要与团队成员一起协商,共同制作,一起成长。③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普通话测试的文章,大多具有较高的美学可读性。学生通过朗读此类文章,提高审美趣味。④鼓励学生挑战自我。部分方言区学生对自己的普通话能力不够自信,通过自我展示和音频录制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挑战自我。        

教学策略        

①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学姐学长们做好的录制音频,为学生提供范例,激发学生兴趣。        

②混合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一起练习普通话,教学相长,互相指出错误与改正方案。        

③讨论教学。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普通话的相关内容,一起探讨如何可以更切合实际更高效地备考普通话测试。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①活动号召。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历年来学长学姐在这个活动中做出的优秀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②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同学们练习普通话,纠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③小组活动。学生小组上传普通话测试音频,教师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二、取得成效        

         

①全员参与。两个班的学生全员参与,每个人都获得了练习的机会。        

         

②提升对普通话的认识。在本次活动之后,学生对普通话的认识得到提升,这不仅仅一门交流的工具,更是一门可以研究的学问。        

         

③自我展示。本次活动很好地激励了学生展示自我,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反思        

         

①鼓励更多的学生站上讲台。本次活动中,学生缺乏走上讲台的实践。将来,我会为学生营造更多展现自我的平台,鼓励更多的学生站上讲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对教师职业的喜爱。        

②可以采用更多多媒体方式进行活动。除了音频汇报之外,将来,我也会尝试采用由学生录制视频,同学们进行线上投票的方式,进行类似的活动。也可以结合各大普通话测试APP,进行精准打分,更多样的活动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④ 可以采用更加多样的活动环节。在未来的类似活动中,我会增加学生提问的环节,让学生指导学生,更好地用专业知识进行语言实践。        

         

④精准学习。未来在普通话学习这一方面,我会结合普通话测试APP等相关软件,为学生练习普通话提供精准测试和精准发音报告。        

         

         

                         

(学生朗读作品)        

         

         

                         

(辅导资料)        

   

   

   

关闭

上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李明哲:高等数学A2 下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刘玉杰 刘子楗 金铭霞:现代汉语

快速导航 |  哈尔滨学院  

版权所有:哈尔滨学院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