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时尚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如服装定制的平民化、直播售货的兴盛、时尚博主等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形象设计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调研发现,形象设计领域里的从业者多为服装相关专业人才,在服装专业中培养形象设计能力,对服装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扩展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满足社会需求很有意义。
高校人才在校能力培养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学校规定课时内的第一课堂,一个是课时之外的实践部分第二课堂。第一课堂建立知识体系与基础技能,培养专业能力并且联系课程思政的具体化妆形象练习;第二课堂是知识技能综合运用和实践,培养就业能力。“服装形象设计”具体课程中的“化妆与形象设计”为例,从服装专业中一门课细节的角度,对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教学设计与人才能力培养进行了分析、设计和实践。
二、取得成效
深刻理解和领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外延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也是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和进行教学设计的有力保证。针对“服装形象设计”课程的特点,主要可以从民族自豪感、工匠精神、科技伦理、个人品格、职业素养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
1.民族自豪感和专业使命感
随着我国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形象创新的行业典范层出不穷。通过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历程以及我国服装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等内容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和专业的认同,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明确责任与担当,增强促进专业发展的使命感。
2.工匠精神
服装形象设计的化妆作业设计属于严谨的技术性细节工作,因此在整个服装 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教师在讲解作业研究及演示化妆过程中的组织等内容时,可融入服装人的匠心、敬业等元素,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匠心独具的精神。例如,一些伟人,时代精神人物的化妆造型设计中。
3.个人品格
个人品格主要包含道德情操、健全人格、智力能力三个层面。为了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可将其与“服装形象设计”课程中的模特与化妆师内容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塑造其谦虚谨慎、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培养其感知敏锐、开拓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4.职业素养及团队精神
由于“服装形象设计”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实践环节。结合服装化妆实际情景,以编制各类服装化妆生产作业指导书为主线,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制小组分工协作方式开展教学。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创新精神,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及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使学生产生职业体验感和认同感。
三、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改对学科进行整合的精神为指导,进行了课程思政课堂模式的探究,《服装形象设计》一课以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贯穿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搜集资料并进行设计制作的初步尝试,以及作品展示汇报等活动形式,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同时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展开课堂教学,以实践为平台侧重于学生的技术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课堂上不但强调学生动手,更主要的是强调学生动脑,手脑并用。改变以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实践操作及相关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技术素养、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开发的教学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