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成果示范     政策文件     资源库     下载中心 
1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徐微: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22/11/14 16:10:25  点击:[]

 

哈尔滨学院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授课教师:徐微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案例个数:3  


案例1:翻转课堂,安全教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授课教师/职称        

徐微/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2/54        

授课对象及人数        

食品质量与安全2019-1、2/58人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þ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对食源性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弓形虫的学习,掌握食源性寄生虫对食品污染的途径、危害及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具备食源性寄生虫的初步诊断的能力,掌握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措施,能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安全生产,具备对此部分知识的宣教能力。        

思政育人目标:认识食物发展规律;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增强本专业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教学        

内容        

第三章 食源性疾病        

第一节 人畜共患传染病        

寄生虫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思政要素        

切入点        

引入案例——食源性传染病案例        

教学策略        

翻转教学、案例教学、小组教学        

三、案例实施  

一、实施过程        

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环节采取“导研训助”四位一体的教学形式开展,自学、交互、分析、评价贯穿全程。        

本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多门化学课程,以及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开展的,学生对食品中的成分非常熟悉,对物质的代谢有一定的认知,在生活中有很多由寄生虫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案例,学生对寄生虫并不陌生,因此,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采取翻转教学法,辅以小组教学和案例教学法。        

线上(课前):布置小组任务;发布讨论。        

线下+线上(课中):明确相关概念;课堂讨论;提出问题;找到解决方法。        

线下+线上(课后):查阅与食源性寄生虫有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等资料;自学除弓形虫外的其它食源性寄生虫相关知识;拓展学习弓形虫代谢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二、取得成效        

在课上可以通过对分课堂、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学生代表授课等方式实现课堂教学师生角色的翻转,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三、教学反思        

1)实施翻转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他们先自主学习教材,主动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言悦,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主动的探索新知识,主动的在运用中落实知识,在合作中提升能力。        

2)实施翻转课堂,培养了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和能力,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升,思维活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        

3)翻转课堂分为两段即自学质疑阶段和展示表达阶段。老师讲解有针对性,学生听讲有目的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看,教师能更多地抓住学生学习的误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师生信任度提高,师生合作实现了真正开始,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4)翻转课堂中的评价体制与传统课堂的评价完全不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评价真正起到了反馈矫正和激励的作用。        

   

案例2:轻松课堂,环保教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授课教师/职称        

徐微/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2/54        

授课对象及人数        

食品质量与安全2019-1、2/58人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þ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农药残留的概念和农药的种类;掌握常见农药的性质。        

能力目标:可以根据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途径及农药的性质采取恰当的防控措施。        

思政育人目标:认识到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的关系;辩证地看待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增强本专业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教学        

内容        

第二章 食品的污染途径及防控措施        

第一节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防控方法        

农药的残留及其预防        

思政要素        

切入点        

引入案例,近几年层出不穷的农药引发食品安全事件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讨论教学        

三、案例实施  

一、实施过程        

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环节采取“导学-研学-自学”的形式开展。        

线上(课前):发布近几年由于农药残留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发起讨论“由农药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谈谈你对使用农药的看法,对农药的‘爱恨情仇’”。        

线下(课中):明确相关概念;课堂讨论;提出问题;找到解决方法。        

线上(课后):自学与农药残留有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        

二、取得成效        

课堂讨论环节由学生主持,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一个无压力的课堂。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里学生畅所欲言,能极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获得认同感,打破自上而下的教与学的关系,建立同一层级的信息交流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内容的可接受度,提高学习效果。        

由农残引发的食品安全案例信息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感同身受,融入到情境中,从而引发思考,建立农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教学反思        

1)教师仅仅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通过对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点,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2)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平台与线上教学资料,多渠道、多层面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同时基于数据的实时反馈,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可测可量。        

3)在专业课程中,加大“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注重学生人文情怀的培育,把生命及健康和大爱教育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道德感,承担社会义务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人格魅力的养成已成为高校新的育人目标。        

         

         

         

         

         

   


案例3:高效课堂,大爱教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授课教师/职称        

徐微/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2/54        

授课对象及人数        

食品质量与安全2019-1、2/58人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þ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了解:食品生物性污染的种类,环境和食品因素在腐败变质过程中的作用;生物学污染的相关概念、分类、来源及危害;        

理解: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和发生原因、食品卫生学意义及预防处理措施;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掌握:生物性污染的种类途径及防控方法;        

运用:能根据污染的途径及性质制定针对食品生物性污染的防控措施。        

思政育人目标:要忠于祖国、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做爱国奋进新青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奋斗。        

案例教学        

内容        

第二章 食品的污染途径及防控措施        

第一节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及防控方法        

病毒对食品的污染及防控        

思政要素        

切入点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讨论教学        

三、案例实施  

一、实施过程        

线上(课前):布置小组任务;发布讨论。        

线下(课中):明确相关概念;课堂讨论;提出问题;找到解决方法。        

线上(课后):自学与生物性污染有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        

二、取得成效        

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以及化学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途径对人类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全中国甚至全世界人民通力合作,攻坚克难,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及崇高的使命担当。        

三、教学反思        

1)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2)学生和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是实现课堂高效性的途径。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3)在专业课程中,加大“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注重学生人文情怀的培育,把生命及健康和大爱教育融入课堂。在全世界人民共同抵抗疫情期间,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要强化爱国主义、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环保理念、协作精神、人文情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道德感,承担社会义务的价值取向。        

         

         

         

         

         

   

关闭

上一条:授 课 教 案--- 徐 微 :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Food Safety and Hygiene 下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王连青等大创课程团队: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

快速导航 |  哈尔滨学院  

版权所有:哈尔滨学院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