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成果示范     政策文件     资源库     下载中心 
1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方蕾、刘欣、屈岩峰:食品工程原理

22/11/14 16:14:43  点击:[]

 

      哈尔滨学院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名称:食品工程原理  

授课教师:方蕾、刘欣、屈岩峰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案例个数:3  


案例1:绪论教学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食品工程原理        

授课教师/职称        

方蕾/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2/54        

授课对象及人数        

食品科学与工程2018-1.2/68人        

教学方式        

¨线下   þ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通过三大能量传递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工程原理的能量计算、设备设计、设备原理和食品行业所进行的各个单元操作理论,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政育人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学研究,科学是相互相通的,可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但每一类科学知识也有其独特性和创新性。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万物之间的联系,应全面而非片面看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案例教学        

内容        

讲述食品工程原理发展史以及相关概念,使学生了解食品工程原理与化工原理的关系。掌握食品工程原理中的单位换算和本课程的单元概念,并利用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计算。        

思政要素        

切入点        

三大传递理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学研究,科学是相互相通的,可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但每一类科学知识也有其独特性和创新性。        

化工原理与食工原理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万物之间的联系,应全面而非片面看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策略        

讲授法/讨论教学。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绪论作为食品工程原理的第一课,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观念极为重要。本次课堂采用线上授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四人为一组,开展对于食品工程原理能够解决哪些问题的大讨论,最终将每组结果汇总,由讨论结果引出食品工程原理可以解决的内容,进而讲解本课程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在讲到三传理论时,重点讲解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之间的关系,是相伴相生,相互存在的,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万物之间的联系,应全面而非片面看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如下图所示。        

                                         

         

    在讲到食品工程原理与化学工程原理的关系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没有边界,是相互相通的,可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但每一类科学知识也有其独特性和创新性。如下图所示。        

                         

         

二、取得成效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三大能量传递的概念,了解的单元操作的概念,深化了工程理念。通过化工原理与食工原理关系的认识,了解了食品工程原理的发展史。同时,通过课程思政的渗透,使学生对科学研究之间的相通性有了进一步认识,科学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相容相同的。此外,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万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三、教学反思        

    食品工程原理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本课程的实际意义不言而喻,但课程由于公式多,概念多,计算复杂且计算量大,给教与学都带来了较大难度,如何在第一节课,培养学生对食品工程原理的兴趣至关重要,同时要在教学中继续挖掘思政切入点与相关资源,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积累经验,继续加强学习。        

         

         

         

         

         

         

         

         

         

         

         

         

   

   

案例2:蒸发概述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食品工程原理        

授课教师/职称        

屈岩峰/副教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2/54        

授课对象及人数        

食品科学与工程2019-3/33人        

教学方式        

þ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食品蒸发操的目的,掌握一般蒸发方法及其特点,并初步了解单效蒸发与多效蒸发的一般规律。
思政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以及辩证看问题的思考方法,并深化学生节约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案例教学        

内容        

蒸发概述:食品蒸发操的目的,一般蒸发方法及其特点,单效蒸发与多效蒸发的一般规律。        

思政要素        

切入点        

真空蒸发:降低沸点,节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理念。        

单效蒸发与多效蒸发: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以及辩证看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讨论教学/讲授法。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蒸发是食品工程中的重要单元操作,其将重要的三大传递过程——动量传递、质量传递、热量传递集于一身,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基础知识与计算方法才可以解决蒸发过程中的工程问题。        

在讲授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多效蒸发与单效蒸发的特点,并结合乳品企业、油脂加工企业的实例,对蒸发进行具体讲解。        

讲到真空蒸发的时候,由于其可以降低沸点,节约能源,从而向学生传递节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讲到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的经济性时候,向同学们强调多效蒸发并没有提高蒸生产能力,而只是节约了加热蒸汽,其代价则是设备投资增加。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以及辩证看问题的思考方法。如下图所示。        

                         

         

         

         

二、取得成效        

    通过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的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学生对蒸发概述这一节的内容由了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蒸发原理解释工程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思政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坚持可持续发展,在计算成本总造价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特别是成本问题。同时,学会利用辩证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        

二、教学反思        

    蒸发单元操作,是许多食品企业都有的重要工程单元,其理论与现实意义极为重要,如何在推导公式、开展计算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是需要课题组继续讨论的问题。另外,辩证法与食品专业理论知识的融合虽然可行,但在实际讲授过程中,容易生硬的转换,如何潜移默化的将二者有机融合,值得继续思考与探索。        

         

         

         

         

         

         

         

         

         

         

         

         

         

         

         

         

   

   

案例3:重力沉降教学引入翻转课堂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食品工程原理        

授课教师/职称        

方蕾/讲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2/54        

授课对象及人数        

食品科学与工程2018-1.2/68人        

教学方式        

¨线下   þ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重力沉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沉降时受力分析,推导沉降速度公式;了解沉降设备工作原理。
思政育人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辩证关系,学以致用。        

案例教学        

内容        

学习重力沉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沉降时受力分析,对沉降速度公式进行推导,讲解沉降设备工作原理。        

思政要素        

切入点        

沉降速度举例:正确看待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辩证关系,学以致用。        

教学策略        

讲授法/讨论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授课前先在网络平台发布教学资料,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并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成员中有1~2人名成绩较突出的学生,1~2名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2~3名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反应较慢,表达能力弱,有的学生基础好一些,有的学生基础不是很牢固,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衡的分布在各个小组中,在小组的各种活动中可以使小组的成员相互学习、启发和补充,从中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当不同层次的角色,引导学习小组各成员之间在这样的氛围中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实现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有效的避免学生过早的出现分化。        

课堂上,抽签决定哪一组同学进行“小老师”环节的授课,本组同学再选出代表在全班范围内讲解教师要求的内容。“小老师”要在限定的15分钟内讲解完规定的内容,本次课内容为颗粒在自由沉降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及沉降公式推导。如下图所示,红色文本框下即为学生马传真在讲解授课。        

                                         

         

         

讲到沉降速度的计算时,引导学生讨论牛奶、果汁不分层的现象和原因,并引入工厂实例,让学生正确看待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关系,学以致用。        

下图为授课教师方蕾正在授课。        

                         

二、取得成效        

    学生通过“小老师”的环节,可以得到表达能力的锻炼,同时为了准备这一环节,所有学生有同等概论被选中,每名学生都会利用网络平台资源提前复习,并参与课前的小组讨论,否则在课堂上将无话可说,通过这种形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升。思政的融入,使学生正确看待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懂得应该将两者结合的道理。        

三、教学反思        

    “小老师”的环节虽然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提高学习能力,但毕竟每次课只能有一位同学以“小老师”的身份授课,这对于60人以上的教学班来说,学生得到的锻炼还是太少,如何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是今后需要课题组探讨的课题。        

         

         

         

         

   

关闭

上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孙宇:食品工艺学 下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屈岩峰:食品工厂设计

快速导航 |  哈尔滨学院  

版权所有:哈尔滨学院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