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成果示范     政策文件     资源库     下载中心 
1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王淑梅:食品营养学及实验

22/11/14 16:27:03  点击:[]

 

哈尔滨学院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名称:食品营养学及实验  

授课教师:王淑梅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案例个数:3  


案例1:膳食食谱的制定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食品营养学及实验        

授课教师/职称        

王淑梅/副教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þ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3/36        

授课对象及人数        

食科、食安2018/64人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þ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编制食谱是为保证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有计划地调配膳食以及保证膳食多样化和合理平衡的膳食制度,并据此将食物原料适当地分配在一天的餐饮中。从营养学角度而言,是食谱食物的质和量方面符合营养原则,组成平衡膳食,满足用餐者每日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防止营养素过剩或者缺乏。        

开展分组任务教学,让学生动手编写指定人群的食谱。        

思政育人目标: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用性强、难度较大等特点。在课程中融入思政育人,将“中华传统美食文化”、“中国智慧”、“人文融通”等要素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不仅能够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案例教学        

内容        

1、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所规定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来选择食物原料。        

2、进食者的消费水平进行食物调配,确定进食者全日制能量的需要。        

3、使主、副食的感官性状良好和符合多样化的要求,尽量适应进食者的饮食习惯、民族特征和地方习惯以及特殊要求,确定宏观营养素的需要。        

4、根据进食者体力活动强度、生理和生活规律安排进餐的次数和时间,应将全天的食物适当地分配到各餐中去,确定餐次比。        

5、食物品种与数量的测定,确定菜谱。        

思政要素        

切入点        

将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如孙思邈在他的医书《千金方》用猪肝治疗“雀目”、东晋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载昆布疗瘿等寓于其中。增强文化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教学策略        

本案例授课采用多媒体讲授法、翻转课堂及学生分组讨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MOOC视频资源、超星学习通的学习资料等,在网络上参与案例讨论,查阅大量学习的材料,在课上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了让学生通过编写膳食食谱的课程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膳食食谱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食谱编写是适合制定的进食者等,并带领学生寻找问题根源,激发学生对食品营养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根据膳食食谱案例课程内容的特点,沿着知识回顾-新知识导入-内容讲解-讨论思考-膳食食谱的制定的过程完成教学过程。        

先回顾食品营养学中有关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分类关系,《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所规定的进食者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接着通过多媒体演示、MOOC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不同进食者所需的各类营养素有个整体的掌握,讲解各类营养素在进食者每日三餐所占比重,所选用的膳食原料,分析膳食食谱制定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        

附图:教学过程所用资料        

                         

                         

                         

二、取得成效        

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思政"属性。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做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全程育人,实现食品营养学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真正做到立德树人这一育人目标。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本案例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出发点,以问题为线索,驱动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深入情节,调动思维,主动参与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师生互动提高理解、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解决膳食食谱所面临的问题。        

附图:学生通过本案例学习所编写的膳食食谱        

                         

                         

                         

         

三、教学反思        

《食品营养学及实验》是将传统优秀的文化理念、文化著作、文化人物等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同时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合适知识点融入课堂教学,在课程中体现辩证思想、社会责任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等宝贵精神及优良品质。因此,该课程是将育人置于教学工作首位,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到食品营养学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在授课过程中,时刻引导学生不能利用自身的知识掩饰企业错误和推动有害保健产品流通的营养工作者,不能利益而盗用营养师名义恐吓消费者的假营养师;更不能销售某个已经失去公正和正义、潜在危害国人健康的企业产品,而不断鼓吹营养理论的人群。逐渐将外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身素质。通过授课及实验,学生接受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熏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观。        

         

         

   

   

案例2:膳食调查及分析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食品营养学及实验        

授课教师/职称        

王淑梅/副教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3/36        

授课对象及人数        

食科、食安2018/64人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1.了解膳食调查的意义。        

2.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和食物成分表的应用。        

3.学会膳食评价及平衡膳食方法。        

开展分组任务教学,让学生动手编写指定人群的食谱。        

思政育人目标:        

食品营养学具有理论性强、实用性强、难度较大等特点。在课程中融入思政育人,将“中华传统美食文化”、“中国智慧”、“人文融通”等要素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不仅能够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案例教学        

内容        

膳食调查主要包括:称重法、记账法、24h个人膳食询问法、化学分析法、食物频率法。其中按《营养调查手册》所规定的方法进行,采用询问法,用MicrosoftExcel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连续三天,记录三天摄入的各种主副食品的种类和数量。按《食物成分表》计算出每天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的平均摄入值        

1.调查连续三天的饮食        

2.记录并计算这三天的营养素的摄入量        

3.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作对比并做出评价        

4.根据调查结果,优化自己的膳食营养结构        

思政要素        

切入点        

    “思政”与“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思考“怎样培养优秀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这一问题。将育人置于教学工作首位,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到食品营养学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教学策略        

本案例授课采用多媒体讲授法、翻转课堂及学生分组讨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的学习资料等,在网络上参与案例讨论,查阅大量学习的材料,在课上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了让学生通过膳食食谱的调查获得更真实的学习。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膳食食谱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带领学生寻找问题根源,激发学生对食品营养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根据膳食调查案例课程内容的特点,沿着知识回顾-新知识导入-内容讲解-讨论思考-膳食食谱的调查过程完成教学过程。        

先回顾食品营养学中有关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分类关系,《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所规定的进食者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引导学生对不同进食者所需的各类营养素有个整体的掌握,讲解各类营养素在进食者每日三餐所占比重,所选用的膳食原料。通过对连续三天的食物跟踪记录、统计和综合分析发现膳食结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附图:教学过程所用资料        

                         

                         

                         

                         

                         

                         

         

                         

二、取得成效        

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思政"属性。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做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全程育人,实现食品营养学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真正做到立德树人这一育人目标。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本案例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出发点,以问题为线索,驱动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深入情节,调动思维,主动参与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师生互动提高理解、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解决膳食食谱所面临的问题。        

附图:学生通过本案例学习所获得的72h膳食调查记录        

                         

                         

                         

三、教学反思        

通过膳食调查,分析被调查人的膳食结构存在问题。要理解居民膳食结构受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理念、文化著作、文化人物等的影响。因此,在课程中体现辩证思想、社会责任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等宝贵精神及优良品质。因此,该课程是将育人置于教学工作首位,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到食品营养学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在授课过程中,时刻引导学生不能利用自身的知识掩饰企业错误和推动有害保健产品流通的营养工作者,不能利益而盗用营养师名义恐吓消费者的假营养师;更不能销售某个已经失去公正和正义、潜在危害国人健康的企业产品,而不断鼓吹营养理论的人群。逐渐将外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身素质。通过授课及实验,学生接受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熏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观。        

案例3: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食品营养学及实验        

授课教师/职称        

王淑梅/副教授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案例学时/总学时        

2/36        

授课对象及人数        

食科、食安2018/64人        

教学方式        

¨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案例设计  

本次课程目标:        

1、了解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2、理解食品中的重要的碳水化合物。        

3、学会在食品加工生产中运用碳水化合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尤其是淀粉的糊化作用的运用。        

思政育人目标:        

在食品中的糖类这章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育人因素,如“淀粉糊化”这个重要原理应用于实际生产,在提高人们生活便利性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对世界方便食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传统美食文化”、“中国智慧”等要素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不仅能够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案例教学        

内容        

1、食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糖低聚糖多糖        

2、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淀粉水解        

淀粉糊化与老化        

淋滤损失        

焦糖化作用        

羰氨反应        

在授课过程中,重点讲解淀粉的糊化作用,及其在食品加工重的作用。        

思政要素        

切入点        

早在清朝就出现了将面条煮熟油炸后佐以汤的“伊面”。1958年,台湾的企业家吴百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并创立日清食品公司。除此之外,方便米饭也是符合我国传统饮食习惯,又适应现代化快节奏需求,是仅次于方便面的第二大类方便食品。        

这两类传统食品得以现代化生產与技术革新是密不可分的,将“淀粉糊化”这个重要原理应用于实际生产,在提高人们生活便利性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对世界方便食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在方便食品的生产中,利用淀粉糊化的同时还能防止淀粉老化。淀粉老化后难以被淀粉酶水解,从而导致淀粉类食品品质不良。        

教学策略        

本案例教师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授课采用多媒体讲授法、翻转课堂及学生分组讨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的学习资料等,在网络上参与案例讨论,查阅大量学习的材料,在课上小组内进行讨论。通过方便面、方便米饭两款典型产品实例,让同学们感受到技术革新改善生活,学好专业知识并学以致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杯装方便面的发明以及龙头企业的发展定位,让同学们感受到胸怀天下可以走得更远,心系世界民众的需求乃创新之动力源泉        

三、案例实施  

500字以上,图文并茂)        

         

一、实施过程        

根据碳水化合物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沿着知识回顾-新知识导入-内容讲解-淀粉糊化加工视频-讨论思考-实际运用完成教学过程。        

先回顾食品营养学中有关碳水化合物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熟知碳水化合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尤其是淀粉的糊化作用的运用,如何“淀粉糊化”这个重要原理应用于实际生产,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附图:教学过程所用资料        

                         

                         

                         

         

                         

二、取得成效        

此专题的思政设计旨在通过方便面、方便米饭两款典型产品实例,让同学们感受到技术革新改善生活,学好专业知识并学以致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杯装方便面的发明以及龙头企业的发展定位,让同学们感受到胸怀天下可以走得更远,心系世界民众的需求乃创新之动力源泉此外,以淀粉老化为例提示同学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探索科学永无止境。        

附图:学生有关淀粉糊化专题所完成的作业(节选部分)        

                         

                         

三、教学反思        

淀粉糊化这个教学案例是将传统优秀的文化理念、文化著作、文化人物等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在课程中体现辩证思想、社会责任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等宝贵精神及优良品质。因此,该课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到食品营养学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在授课过程中,时刻引导学生不能利用自身的知识掩饰企业错误和推动有害保健产品流通的营养工作者,不能利益而盗用营养师名义恐吓消费者的假营养师;更不能销售某个已经失去公正和正义、潜在危害国人健康的企业产品,而不断鼓吹营养理论的人群。逐渐将外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身素质。通过授课及实验,学生接受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熏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观。        

         

         

   

关闭

上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王淑梅:食品营养学 下一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王雪飞:食品生物化学

快速导航 |  哈尔滨学院  

版权所有:哈尔滨学院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