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战疫课堂教学案例之一 ——教师教育学院王睿《中外教育简史》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2日

春风化雨讲教育故事,丹心育才悟教育智

在本学期的线上教学中,王睿老师不断探索在线教学的课程思政新形式,并在逐步实现《中外教育简史》在线教学优质高效、促进师范生教师观念塑造的课程思政目标。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她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目的,突出“讲教育故事,悟教育智慧”的课程特色;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她依托课程组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厚植教育文化、明快风趣细致的教学风格,注重提升准教师教育能力的同时尤其擅长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优势,以“一标三维”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课程氛围愉悦高效,深受学生喜爱。

1.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将“讲教育故事、悟教育智慧”全面融入线上课程教学。

在《中外教育简史》的在线教学中,王睿老师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助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文化遗产密切相连,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奉献教育事业的理想,激励学生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教育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线上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引领学生“乐学”“会学”“学思行结合”

教学是师生交互活动,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统一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围绕着学生的“学”,以学生“乐学”、“会学”和“学思行结合”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的相关步骤。教学设计以“乐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生的学习自觉;以“会学”增进学生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增长;以“学思行结合”推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3.善假于物,打破“课上”、“课下”时间壁垒

《中外教育简史》选择“超星学习通”APP作为课程教学活动开展平台,依托自建慕课与直播课,精心设计课程与教学,服务于准教师的学习。以课上为主要时段,让学生在课上的时间高效学习,做到“时教有正业”;同时突破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时间壁垒,不同时间段分配不同的任务,将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做到“退息有居学”。课程目标明确、个性鲜明、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学生到课率100%。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将课程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在不同的时间段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课前为学生提供阅读或视频资料,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课中以发布学习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知识点——与老师、小组同学讨论——通过教师的精讲加深理解;课后通过作业、主题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并创造性的运用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升华。

1 线上课程时间线设计


课前

课中

课后

学习任务

思考

独学

反馈

理解

总结、创造

激发

深化

升华

4.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关注成果导向的个性化有效学习

互联网技术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这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合作者。而疫情期间的教与学更为教师教育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技术、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革命提供了契机。《中外教育简史》的教学采用了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精心设计教学,突出问题导向与问题引领,创新教学形式,将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实践过程记录相结合,增加教学针对性与实践性,增强学生理论探究实践能力。做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双向促进,全面提升学生获得感。

《中外教育简史》的线上教学并非从线下简单“复制粘贴”到线上,而是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情和课程的特征,因此收获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主题思考、交流讨论等活动参与率几乎达到100%,学习效果良好,能够准确及时的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且有很多创造性的学习成果出现。此外,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学院领导、老师们的认可。

 

5.反思性实践,引领课程与教学发展

《中外教育简史》以学生为中心,沟通了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借助学习理论研究和学习方式的发展,结合课程优势与技术发展,为师范生量身打造了一门能够激发学习热情,能够帮助学生探索教育规律,更能够有助于师范生养成教育智慧的好课。我们会继续通过多种形式将师范生的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品德修养和人格养成、学术志向和专业伦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深化学生对教育规律和教育成果的认识,真正培养师范生的教育能力、教育智慧与教育情怀。

图5 督导与学生评价截图